澤維爾布朗停下來看著吉恩,眼神中充滿了審視的味道。

“導演?找我有什麼事?”

“澤維爾布朗先生,是這樣的,我拍了一部影片,這是樣片”

吉恩說著話從包裡拿出樣片遞給澤維爾布朗。澤維爾接過樣片隨手遞給身後的助理。

“樣片我收下了,吉恩羅德里格斯導演有結果會電話通知你的,到前臺留下你的聯絡方式”

吉恩看著澤維爾並沒有看自己樣片的意思,也不說廢話了,直接伸手拿過來助理手中的樣片。

“澤維爾先生,我想我還是那天在來吧”

吉恩走出了福克斯的大門回頭看了一眼。不是吉恩多心,如果不能當時讓澤維爾看樣片,大機率樣片會被隨手放在片庫,就算沒放到片庫,澤維爾看了樣片,他要做的絕不是通知吉恩。

而是會讓拍攝部門按照影片的內容從新編排一部影片。別懷疑澤維爾這麼做的決心。他是一定會這麼做的。到時候就算吉恩的影片被別的電影公司看中發行了,那也是導演創意雷同,吉恩拿他也沒有辦法。

就算打官司,版權官司打個幾年很正常,華爾街的財團和好萊塢打官司都佔不到便宜,更何況吉恩這種小身板。

利益面前別指望好萊塢的電影從業者有良心。這裡只講三樣東西,利益,利益最大化,利益延展性。良心在這裡是昂貴的奢侈品。

吉恩幾乎跑遍了好萊塢的所有有發行能力的公司,得到的答覆大同小異,就算偶爾有一兩家公司看中了他的樣片,提到發行,給出的條件都是買斷版權,而且價錢極低。

他年輕的外表給太多人造成了錯覺,好萊塢從沒有任何一個導演能在他這樣的年紀做出像樣的成績。年輕有時候的確實是資本,有時候確也是障礙。

吉恩疲憊的做在家裡的沙發上,不是說身體有多累,以他現在的身體條件這點勞累不算什麼,連日來遭到的拒絕才是讓他感覺疲憊的原因。難道要像所有的新人導演那樣?去參加電影節?

好萊塢的新人導演出道的路一般有兩條,第一就是像自己這樣,直接找電影公司自己搞定發行,當然結果大同小異,低價賣給電影公司。第二就是參加各種電影節。

歐洲的三大電影節就不必說了,只要是電影愛好者沒有不知道的,戛納,柏林,威尼斯。

其他像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這幾個電影節也是好萊塢新手導演鍾愛的電影節。

中國的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成立比較晚1993年才成立,主要針對的也是華語電影。至於RB的東京國際電影節,吉恩有意的忽略。就算影片發行不了,賣給錄影帶發行商,吉恩也不會考慮RB的。

一般新手導演都會拿自己的影片去參加這些電影節,電影節上不光有電影愛好者,電影製片公司,影評人,更多的是各家公司的影探。他們如果發現了一部有價值的影片,也會買下影片。

這是最直接,也容易成功的路。吉恩不願意參加電影節一來是時間太長,二來參加電影節的片子就算賣出去了也價值不大。前世的靈異鬼影實錄多少票房?一億一千多萬美金,這還是北美票房。

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電影票上漲等原因,放在現在,折算大幾千萬的票房還是有的。成本是多少?1.1萬美金。自己成本是他的幾十倍,影片的觀賞性也不比他的差,電影公司給幾十萬美金就要買斷,吉恩要不惱火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