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叫我約翰就可以,我現在把影片放一遍確認一下內容”

吉恩做了個請開始的手勢,雙手抱在胸前盯著螢幕看。拍攝出來的影像和剪輯好,在大螢幕上播放的電影完全是兩回事。甚至是雜亂無章的,不過這不影響兩人對影片的把握。

播放完影像之後吉恩問約翰遜

“約翰,怎麼樣,說說感覺”

約翰遜稍微組織了下語言

“這是我見過最有創意的恐怖片,單從創意上來說,過往好萊塢所有的恐怖片都比不了,但是有些鏡頭過於短了,這樣影片的節奏就會過快,會給觀眾壓迫感”

“是的,你說的對,約翰,我就是要影片造成一種壓迫感,要知道影片所有的鬼怪都是透過攝像機捕捉到的,也就是說現實中是不存在的,觀眾只能從攝像機裡看到,所以我要從心裡上對觀眾造成一種壓迫感,由此產生恐懼感”

吉恩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目的就是讓剪輯師明白影片的整體風格,以及接下來要剪輯的手法和重點。

約翰遜在一次被吉恩的腦洞震驚到,以往從沒有人用這樣的手法拍攝恐怖片,眼前這個少年的想法是不是過於前衛了?這樣剪出來的片子能上映麼?

不過不管影片能不能上映,這部片子都是好萊塢最特別的一部恐怖片,絕對夠刺激。吉恩又交代了一些要注意的事項,剪輯工作就開始了。

剪輯不像拍攝那麼繁瑣,但是更耗精力。要把幾百個無緒的鏡頭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考驗的是導演的電影敘事語言的功力,以及剪輯師的對導演立意的解讀,視聽語言的藝術修養。

“約翰,把三號鏡頭剪掉,換上四號鏡頭”

約翰遜按下暫停鍵

“這樣會不會造成觀眾思維的混亂?”

吉恩一隻手摸著下頜思考了一會

“就用四號鏡頭,每個鏡頭不超過兩秒鐘的停留,這樣更能製造出壓迫性的恐懼感”

約翰遜在心裡嘀咕,真是個大膽的年輕人。剪輯工作是漫長而又迅速的。漫長是指剪輯一部片子需要的時間,迅速是說專注工作時間會過的很快。

吉恩把所有的雜事都拋開,幾乎每天都泡在約翰遜的剪輯室裡。經過一個禮拜的粗剪影片大體成型。接下來要更加細緻的精剪,配樂。

吉恩沒有資金請好的配樂師,好在他腦子裡現成的配樂不少,雖然他的樂感一般,但是表達清楚音樂的基調還是能做到的。

用口哨吹了一段旋律給配樂師,聽了幾遍之後,配樂師準確的譜出來了配樂。這段1992年上映的異形3裡的配樂也算異形3的唯一亮點。大衛.芬奇本來就是音樂錄影帶的導員。

吉恩也考慮過用別的恐怖片的配樂。但是音樂和電影都是有時效的,大多數人能接受過往的音樂,或者其它藝術形式的表現,把這稱之為懷舊。

很難有人願意接受超前很多的藝術表現形式,比如電影,比如音樂。吉恩如果把兩千年以後的音樂,或者更靠後年代的音樂,放在這部影片裡,那純粹是腦殘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