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帝坐回龍椅上,卻沒有急著看賬本:“你同朕大致說一說。”

這些賬冊都經過了景珩的手,對重要的數額爛熟於心:“黃舅舅,運去的二十船貨物所得銀兩約二百四十萬兩,運回的十五船貨物估值約一百八十萬兩,扣除貨物成本、人力費用和一干人等衣食住行所耗,淨得銀兩在兩百萬兩左右。”

運回來的貨物有二十船,但其中有五船是與幾個小國以物易物所得,這個算在了運去的二十船貨物所得裡。

儘管如此,這二百萬兩的利潤已經極高了。要知道國庫每年的稅收才不到兩千萬兩,出海一趟的收益能有其十分之一,這恐怕說出去都沒有幾個人敢相信。

當然這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萬一遭遇暴風雨,船毀人亡也是瞬間的事,更別提那些不能沾水受潮的貨物了,到那時損失也是極大的,更別提賺錢了。

即便是元和帝聽到這個數額,眼神也有了些微的變化:“阿鯉,好樣的,朕沒有看錯人!”

景珩微微躬身:“皇舅舅過獎了,這是整個商隊的功勞,阿鯉不敢居功。”

元和帝擺了擺手,目露讚賞:“在朕面前你無須自謙,當初讓你率領商隊出海,一來是有心歷練你,畢竟靠你母親的蔭佑始終不能長久;二來海貿一事是你全權負責,海貿司更是你一力撐起來的,到了要摘果子的時刻,朕可不許有人搶了你的功勞!”

景珩心頭一動,單膝跪地:“是阿鯉無能,要皇舅舅為阿鯉萬般籌謀!”

若是早前他可能會怪皇舅舅不瞭解他,一直勉強他做不想做的事。現在兩個孩子日漸長大,將來有無限可能,他身為父親就算不為自己,也要為他們拼出一條康莊大道。

元和帝欣慰道:“你能明白朕的一番苦心,別在心裡埋怨朕置你於險地就好。”

先前作出這個決定,他也猶豫了很久,擔心唯一的外甥一去就回不來了。但是權衡利弊後,他還是選擇讓外甥打頭陣。朝中那些靠軍功起家的武將,哪個不是靠搏命拼回來的?

舅甥倆互表了一下心意,元和帝就問起景珩此行的經歷。瞭解過後,他突然問道:“你駐足過這麼多地方,可有什麼新奇的發現?”

景珩遲疑道:“確實有新奇的發現,只是……”

元和帝見狀,追問道:“只是什麼?”

景珩並沒有隱瞞的打算,如實說道:“商隊在大利國停留了兩個月,期間手下有人無意中發現了他們煉製的一種名叫火炮的遠攻武器,據說這火炮威力巨大,百炮齊發能夠輕易滅掉一座中等城池。我費了一番周折才看到過一次,但是沒有機會目睹火炮的威力,尚不知傳言的真假。”

他本來想買通掌管火炮的官吏,看能否得到煉製火炮的法子,奈何他們商隊的陣仗太大,那名官吏收下大筆的財物,卻只允許他看上兩眼,其他事閉口不提。

怕引起對方的警覺,到時候難以脫身,他沒有多做試探。只是那火炮看起來確實很不一般,且被看管的如此緊密,他覺得傳言極有可能是真的。

元和帝也是這麼想的,他起身走來走去,在思量著什麼。

景珩心知火炮引起了他的興趣,倘若能弄到煉製火炮的法子,以後天元的邊境將再不懼外族的侵擾,甚至……蕩平外族也是輕而易舉!

如今他慶幸天元與大利國隔著蒼茫大海,否則天元怕也是對方眼中的一塊肥肉。

不過不能掉以輕心,他們的商隊能夠漂洋過海前往大利國做生意,那麼大利國的火炮想過來也不是一件難事,眼下唯有朝廷煉製出這種威力巨大的火器方能解除遠憂。

這時,元和帝再度開口,語氣慎重的說道:“阿鯉,此事朕知道了,你勿要與旁人提起。”

景珩心下一凜,肅然道:“皇舅舅放心,除了您之外,知曉此事的人不足五個,他們皆是我的心腹,絕不會外傳!”

元和帝滿意道:“你辦事朕放心。”

正午,景珩被留在宮裡陪元和帝用膳。到了傍晚,他才帶著一堆賞賜回到了府裡。

秦笑笑看了一眼,就命管事登記造冊存入庫房,在景珩換衣之時詢問他今日面聖的事。

景珩掩不能提及的事情,將元和帝封他為舶總使讓他出海打頭陣的緣由說了下,以安她的心。

秦笑笑聽罷,長長舒了口氣:“是我小人之心了。”

“關心則亂,換作別人也會這麼想,這不能怨你。”景珩安慰道,有些愧疚沒有早些看出她的心思,害得她提心吊膽這麼久。

秦笑笑笑了笑,問出了最關心的事:“聖上還有提別的事嗎,比如說下半年還會不會出海,又讓你帶隊什麼的。”

景珩搖頭:“皇舅舅沒有提出海的事,而且商隊在海上飄了一年多,人也好船也好都需要修整,籌集貨物也需要時間,下次出海的時間最早也要到明年春上。”

秦笑笑鬆了口氣,臉上露出了笑容:“那可太好了!”

景珩捏了捏她的臉,也跟著笑起來。

不出一天,南溟侯平安歸來的訊息就在京城傳開了。最積極的莫過於兩個副使的家人,第二天一早就往護國公主府遞了帖子。

兩個副使暫時回不來,就寫了平安信託景珩帶了回來。昨天早上信就送到了二人的府上,只是那薄薄的一頁紙根本安慰不了他們的家人,因此這才急急忙忙的想親自向景珩打聽情況。

景珩把所有的事情撇給兩個副使,自己先跑回來的舉動多少有點不厚道,便收下了帖子見了這兩家人,耐心的同他們說了下兩個副使的具體情況,讓他們無須擔心,二人最遲年底就會回來。

除了這兩家,其他人的帖子一律沒收,卻是打了身子需要靜養的幌子。由此一家四口到秦府看望過秦淮母子,又登門梁府看望過嘉明郡主,便於一天清晨離開京城前往青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