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這個道理啊。

我們炎族這麼強大的軀體,都會有內臟破裂、骨骼碎裂的危險,何況於其他的族群之人。

在不同壓強的場合中生存,一蹴而就很容易導致強烈的高低差壓強反應。要麼膨脹而爆裂,要麼擠壓而成團。這些都是極為危險的操作。”

“師父,所以我們能在三態中生存,也是根據這個道理嗎?”

“嗯,基因變異藥劑的發明改變了世界。

在我們原來的母星上,不同族群想要在三態中自由生存,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能夠在天空中翱翔,我們把他們通稱為鳥類。能夠在海水中暢遊,我們把他們通稱為魚類。能夠在地底中穿行,我們把他們通稱為虯類。而能夠在地表中行走,我們把他們通稱為獸類。

在自然學科中,還劃分了更多的細類,我不一一細數了。

那時候,不同種類的族群,在不同壓強的狀態下生存繁衍。所謂物競天擇,為了適應環境,演變出了形態各異的生物。

其中有些生物還能夠靠自身進化而在物質兩態、甚至三態中切換生存模式,其生存力可謂強悍之極。

但這種靠自身體質和後代繁衍來產生基因突變的調節進化模式現在都落伍了。有了變異藥劑,現在已經是我們異能族群的天下。

從走獸大類中脫穎而出的人族,已經像神話故事中那樣,產生了相當多在適合在物質三態中生存的族群。我們炎族,就是其中之一。”

“其實,物質三態的這說法並不嚴謹。”陳閒在一旁說道,“大道理論中,物質的本質是相同的,而蘊涵的能量是不同的。

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可以將一切的物質兩態稱為能量兩態。但通常認知中,物質這個名稱,用得更為多些。

所以我們在平時討論李師的大道道義,基於此而定義的陽態、陰態,通常指就是現實中常出現的物質兩態。

物質兩態我們現在在研究學問時,也分別稱之為低能態和高能態。低能態會透過吸儲能量向高能態變遷,高能態則正好相反。

液態是介於物質兩態之中的存在,屬於一種相對穩定的形態。

在這能量變遷過程之中,其實還可以根據物質的相對穩定性,進一步劃分更多的階層。就如同遠古生物繁衍而自行劃分成不同族群存在。”

“陳師,我們人類現在既然可以在不同能態中生存,那是不是也可以不需要星艦而獨自在太空中生存?”

“理論上來說,這想法是可能的。但據我瞭解,除了神話故事中,似乎還沒有人做到。”

“我能做到。”陳曉曉不服氣道。

“理論上來說,不僅你能在太空中生存,炎族也能在太空中生存。

炎族是最接近於光的種族。而光是在宇宙磁力海中,最為常見的能量形態。

太空並不空。我們知道,太空中有光,有磁,有星辰,有各種能量。

遠古時期的人們將我們現在所定義的磁力海稱之為太空。

但我們現在已知道,天空之外,有太空。太空之外,是外太空。

在現實中,複雜的太空環境條件下,不依靠星艦,人是很難獨自存活下去的。

我們知道,太空中物體是處於失重狀況的。

為什麼太空中會產生失重呢?

失重,就是物體受到的力達到某個平衡點而產生的懸浮現象。

我們做液體浮力實驗時,不同密度的物體,會有漂浮,會有懸浮,還會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