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德曰儉,人心至繁(第3/3頁)
章節報錯
人都是有慾望的。人心之慾,來回往復,上下波動,沒有盡頭。
嚮往美好生活,無疑是人們眾多欲求願望之一。
自己親自創出的優質生活也好,繼承父輩們留下的良好生活也罷。
站在客觀立場去看,貴族們田獵出遊的生活方式正是人們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的體現。
但師祖卻是站在了人心所向的對立面,倡議控制慾望,尋求簡樸。
所以師祖這舉動當時就像是螳臂當車一般,完全被碾壓得無還手之力。
而以今日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師祖的倡議無疑是極有道理的。
人心之慾,不能放縱。過度放縱則易盲目,盲目則狂妄,狂妄則行張。
當人行不能斂,耳不可聞,心不知控,則亡矣。
這是師祖總結出來的道理。所以師祖堅持不過度奢華鋪張,以其儉,立為德一,用以束縛人的自身之慾望,使自己不步入亡之道。
但那時候的祖族之人,生而易老,老而易死。生命匆匆百年不足,能夠控制自己的心中之慾,遵循縹緲的大道而生活的人,那確實不多的。
長生不老,存而不亡。道之艱矣,難無望矣。
是以人心皆浮動,不求其生,轉求其樂。樂不思蜀,得過且過,存之亡矣。
生機渺茫,若斷若續。師祖以一人而求道之生,似水藍以一星而求道的極,皆為獨挽狂瀾之舉。
師祖之道,謂去彼取此,講究的是制衡。其精華,就在於不可過奢,亦不可過陋。
這條倡議在領地中如果能夠推行,自然是極好的。但是實際上若是真正想要推行下去,卻是困難重重。這都是能預計到的情形。
連師父都不能在炎族中強行推行“去彼取此”之道,自己若是想要推行,無疑是在自討苦吃。
人心繁盛,卻非整齊如一,難以強行以個人意志去完全更改。道雖簡明,卻不容易辨明,難以從紛雜混亂中找到絕對正確。
想要推行師祖的道,得像師祖、師父這般,取之自然,順其自然。
師祖所提的倡議,自然是要在領地中推行的。至於如何推行,得要先去了解自己領地目前的風氣到底是過奢還是過儉,才能因勢利導,去引導改變整個領地中的社會風氣。
所以並不是說百廢待興,就依然要推行儉樸。那樣可能陋之更陋,難以維續生存。反而推行奢華,更能讓社會為之而振興。
這就是道的作用了。
心至繁而道至簡。
當所有的人都能明白道,領悟道,就會遵守德,保護德。
正所謂,凡事皆有其度。過奢易折,過樸易夭。
秦深想明白了問題,不由咧嘴而笑。
“想清楚了嗎?”瓊尼與陳曉曉不約而同問道。
“嗯,我想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