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著圍觀的民眾不少,帶隊的一個近衛軍上校覺得這是個提升近衛軍民間形象的好機會。

還當場在一個小廣場裡來了一番裝甲車輛的機動表演,還臨時停車讓人們看看……遇到一些很好奇的民眾,還准許他們上車看看。

反正現在的這些幾十輛裝甲車也沒有安裝機槍,只有一個機槍安裝架,搭載的車載四三式風冷重機槍是另外運輸,早就已經運輸到了南郊軍營,回頭直接安裝上去就行,沒有什麼危險性。

這一番臨時表演順帶武器展覽下來,耽誤了好幾個小時,但是近衛軍上頭卻是對此表示很滿意。

這種能夠提升印象,拉近軍民關係的事還是挺好的。

相對來說,近衛軍要比陸軍和海軍更加註重軍民關係,尤其是應天府一帶的軍民關係……

這也和近衛軍的特點有關……畢竟近衛軍的主要防區就是應天府,而且一旦爆發內亂的話,近衛軍就要在應天府以及周邊地區打防禦作戰。

這種在區域性地區裡的防禦作戰,要是沒有老百姓支援,打起來可就不順暢了。

更別說,應天府裡也有大量近衛軍的預備役士兵……近衛軍在戰爭時期的緊急動員,就是要在應天府內緊急徵召至少十萬人以上的預備役。

所以,近衛軍平日裡更加註重自身在民間,尤其是應天府當地的影響以及口碑……其實不僅僅是近衛軍,其實皇室也特地注重在應天府以及周邊地區的民心工作,每年都會有諸多的皇室成員出席各種活動,刷民心,加強皇室和當地民間的密切關係。

怎麼說呢,不求在動盪時期裡當地民眾有多支援近衛軍和皇室,但是至少別給叛軍帶路……

反倒是陸軍和海軍那邊,其實不太在乎所謂的軍民關係,甚至採取嚴格的軍政分離,平日裡除了一些軍事開放日外,基本不和民間進行接觸……

話又說回來,你一個地方將領三天兩頭沒啥事在地上上轉悠,還拉攏民心……內務科那邊就得睜大眼睛看著你了。

近衛軍那邊的裝甲車運回來後,近衛軍第一裝甲車營也算是正式成立了,用著幾十輛的裝甲車開始進行各種訓練……這種訓練除了熟悉掌握裝甲車外,更主要的其實還是用來摸索各種裝甲車的使用戰術。

這玩意想要運作起來,併發揮巨大的效能,可不容易……它和軍用卡車不一樣,軍用卡車雖然也是新東西,但是用途其實很明確,那就是取代運輸部隊裡的馬車以及炮兵部隊裡挽馬,作為一種運輸工具使用。

但是裝甲車不一樣……這玩意沒有前例,也不是說用來取代什麼兵種的。

如何把裝甲車融合到楚軍的作戰體系當中,發揮出來更大的作戰效能;如何在海外地區合理運用部署裝甲車,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大的威懾力以及實際作戰能力;如何把裝甲車和炮兵部隊以及步兵還有騎兵部隊等進行有效配合。

這些都是目前為止依舊困擾著楚軍的問題。

一件武器,並不是說一弄出來就能立即發揮強悍戰鬥力的,還得融合到作戰體系裡。

否則孤零零一個裝甲車,它實際能發揮的作戰效能也有限。

比如說……別看裝甲車有鋼板防護,但實際上也就幾毫米的鋼板而已,用來阻擋子彈還行,但是阻擋炮彈是別指望了……哪怕是那些土著裝備的滑膛炮,在數百米距離內如果準確命中的話,也能夠把這種裝甲車打個稀巴爛……當然,土著的滑膛炮很難命中這種機動車輛就是了。

所以這也就引申出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裝甲車輛在對敵的時候,儘可能的不要原地停著不動,而是要動起來……否則的話很容易遭到敵人的炮火的集中打擊。

但是裝甲車在戰場上也不可能一直維持機動啊……它總歸是要停下來進行修正補給,或者為了增加命中率,選擇停下來進行瞄準射擊等等。

這個時候,也就需要周圍步兵或騎兵的支援了。

諸多種種,也不是光靠著腦袋一拍就能夠敲定各種作戰使用手冊的,是需要進行反覆大量的演習,訓練,然後才能夠找到問題,並解決問題,並同時培養更多的裝甲車輛部隊的相關技術人才。

這也是近衛軍第一裝甲車營的主要任務,同樣的,近衛軍第一運輸團也肩負著類似的任。

這還是近衛軍這邊,同時陸軍以及海軍,他們也各自有著類似的試驗,培訓人才性質的運輸車部隊或裝甲車部隊。

而且有些規模搞的還不小……比如陸軍那邊就在西北方向裡搞了一個所謂的摩托混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