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支柱產業(第1/3頁)
章節報錯
儘管大楚帝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已經有幾年了,要說汽車產量也已經達到年產十萬輛的級別。
但是除了在汽車工廠裡以及裝運汽車的碼頭,火車站外,尋常地方還真不容易看見幾百輛汽車,而且還是一模一樣的汽車排列在一起的樣子。
這種場景,別說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楚國人,就算是對於原時空二十一世紀的人們而言,也是非常震撼的……這是一種工業大時代帶給人們特有的震撼。
就如同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去看二戰時期的美國人的飛機生產工廠的時候,看見工廠裡一排又一排的四發戰略轟炸機正在集中生產所帶來的震撼場景……順帶一提,這種二戰時期的美國生產能力,哪怕是放在二十一世紀裡,也不超過十個國家能夠獨立自主的做到。
別說二戰時期的美國工業能力了,就算是如今大楚帝國裡的諸多工業生產能力,哪怕是放在二十一世紀裡,依舊只有中大型工業國家能夠做到。
比如三百毫米四十倍口徑的艦炮主炮……二十一世紀裡的普通中小國家根本弄不出來。
還有年產十幾萬輛汽車的能力,哪怕是這麼原始的汽車,放在二十一世紀裡的大部分國家也無法獨立自主的生產!
當然……這說的是獨立自主,從原料到裝置以及生產都自己搞定,不需要進口原材料,加工裝置的情況下的。
不然的話全球化工業時代裡,只要沒被制裁,隨便來個阿貓阿狗也能靠著進口原料,進口裝置,聘請外國工程師甚至外國工人生產出來……只是這樣一來,除了組裝廠在你這裡,其他的什麼都不是你的了。
工業這東西,是需要體系的,而體系是需要人口來支撐的……只有充足的人口才能夠帶來起始的內部市場,充足的人口才能夠篩選出來高素質人才並進行培養,然後得到一批科學家,工程師乃至資深技術工人,充足的人口也才能夠擁有足夠的普通工人維持工廠的龐大運轉,能夠搞大規模的的工業流水線。
當有了這些,有了全面的工業體系,幾乎擁有所有的工業部門,能夠生產所有的各種原料,零部件,裝置,然後你就可以推行各種工業標準……而工業標準,是廣義上流水線生產的必備前提。
流水線這東西,如果只是在工廠內部裡進行分工序,然後讓工人專注某一個工序的生產,這只是最低階,也是非常片面的流水線生產。
而這種所謂的流水線生產,不說大楚帝國了,就算是秦朝時期都已經這麼幹過了。
而大楚帝國的早期工業生產,也是採用這種只侷限於單個工廠內部的流水線生產……當然,即便如此,其生活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而隨著時間的過去,大楚帝國的很多企業發現,一件商品如果什麼零部件都自己生產的話,成本會太高,所以逐步把一些不重要的零部件外包給其他工廠進行生產,用來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而這麼幹的工廠越來越多,但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很多專門從事某種零配件,比如螺絲生產的廠家,發現市面上的各種
螺絲規格太多了,幾乎每個廠家使用的螺絲規格都不一樣,很多都是各自廠家自行設計的螺絲規格。
這樣一來,也就導致了螺絲這種零配件雖然經過了專業分工,出現了專門生產螺絲的廠家,但是因為規格太多,這生產的成本還是比較高。
這個時候怎麼辦?
一些企業開始拋棄自己自行設計的螺絲,採用一些大企業的螺絲規格標準……因為螺絲工廠生產這些大企業標準的螺絲時,因為產量大,而且持續時間久,整體的成本已經控制的比較好。
如此情況下,一家普通企業如果堅持採用自己設計的螺絲規格,那麼價格就會比較昂貴……如果直接用那些大企業的標準,那麼相對而言就比較便宜了。
帝國官方的工業管理部門也很快發現了這種情況,隨後工商部的質量標準管理司牽頭,組織了大量企業進行他研討,最後制定了統一規格的各種螺絲標準。
從此以後,企業生產工業產品需要使用螺絲的時候,就可以去市場上直接找標準規格的各種螺絲……
這帶來了什麼好處?
零部件的採購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而且是大幅度降低……你自己設計一個螺絲,人家工廠給你代工生產還得搞新模具,建立新生產線……這個成本可不低。
如果是標準零部件的話,那麼就簡單了,人家螺絲專業工廠一大把的現成產品,而且是大批次對外供應,這樣價格可就非常低了。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其他諸多工業零部件。
工商部下屬的質量標準管理司,則是持續進行摸索,然後制定了一大堆的通用標準以供各企業進行參考。
到了如今,諸多工業商品在進行生產的時候,可不是一家企業把所有零部件都生產了,實際上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採購的,尤其是通用標準的零部件更是採購的,只有一些非標準零配件,比較獨特或者高技術,機密等零部件才會直接搞。
如此一來,一家企業到現今的生產模式一般都是自行生產核心零配件,或高溢價零配件,同時向外部採購大量通用零部件,或者是大批次的非標準零配件,然後組裝在一起。
這種工業生產,在大楚帝國裡被定義為廣義上的流水線生產……不僅僅侷限於一家或兩家企業,而是全社會的所有企業都參與其中。
如此就能夠大幅度的降低工業產品的成本,提升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