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回家(終章)(第3/4頁)
章節報錯
他……想家了!
他雖然來到了這個時空已經六十多年,也在這裡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奇蹟,建了一個家,有了不少女人以及子女。
但是……他的家不在這裡……這是皇長子羅恷、太子羅戠他們的家!
他的家在時空的另一端……畢竟,他也是有父母的。
而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但是他卻回不去了。
因為這些,這些時間裡羅志學就顯得精神比較低落。
他時常回憶,然後爭取儘可能的想起來父母的樣子,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說實話他有些記不清了!
時常陷入回憶中的羅志學,就更加不關心外界裡的諸多事務了。
帝國也好,偉業也罷,這些羅志學其實都不太關心了。
反正他做的已經夠多了,成就感什麼的也有了,剩下的那是太子的事了!
而最近十幾二十年,其實太子乾的還不錯,一直都是穩紮穩打的推動帝國的持續發展。
不管是內部事務,還是外部市場,處理的都很好。
比如外部事務上的多次調整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如今歐洲的不少藩屬國都已經是全面向帝國靠攏的狀態……英格蘭王國這種地方的年輕一代,說實話如果你不去看他們的長相,只看他們的穿著,說話乃是思維模式,其實都和楚國人沒啥兩樣了。
他們說楚話,起漢名,過春節,中秋賞月,清明祭祖……就連說話也是時不時帶點成語。
因為英格蘭王國實行了全面的漢語教育,連官方語言都是漢語……至於英語則是演變為了方言……一個有機會接受教育的英格蘭人,從他出生再到上學,接受的幾乎是全方位的楚國文化教育。
他們甚至都拋棄了所謂的宗教,開始以儒家子弟自居,就算想要找個信仰,也會找個道教或者佛教……遇見對自己有好處的就是神佛保佑,遇見對自己沒好處的就來一聲大膽妖孽哪裡走……
這讓帝國內很多叫嚷著進一步降低儒學影響力,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人士看了都蛋疼!
然後一些英格蘭人,甚至想方設法的論證,其實英格蘭人也是華夏族群的分支……找了一大堆各種亂七八糟的證據,試圖證明他們英格蘭族群在數千年前,是從東亞逐步遷移到歐洲,然後在當地通婚融合後再逐步遷移到英格蘭群島的。
這種論調讓一大群西亞人乃至南歐人看了都無語……尤其是南歐一些黑頭髮黑眼睛的人:我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華夏後裔,你們英格蘭一群紅頭髮的怎麼有臉這麼說……
外人怎麼看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英格蘭人自己怎麼看……
他們怎麼看呢?
經濟騰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長,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尤其是太子的十六子成為了英格蘭王國的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後,隨著帝國一些扶持政策的到來,他們的小日子就過的更舒服了。
你說他們怎麼看?
自然是繼續堅定不移的抱住帝國的大腿啊!
所以他們一直都在積極的推動英格蘭王國成為皇室領地這事。
至於外人……說實話英格蘭人都看不起他們:一群沒開化的窮鬼,連土豆都沒得吃。
英格蘭王國,是一大票土著藩屬國裡的極端例子……除了英格蘭王國,其他土著國家都不至於這樣,哪怕是丹麥王國也想要走這一條路子但是也沒做的這麼徹底。
丹麥王國爆發了內戰之後,王室戰敗,國王帶著兩個孫子逃往楚國倫敦租界,並宣佈兩個孫子將會放棄王位繼承權……以避免持續不斷的追殺。
這也意味著,等這位流亡的國王以後一死,那麼丹麥國王的王位將會傳遞給克里斯蒂娜兒子,也就是太子羅戠的二十一子。
但即便如此,人家丹麥王國也沒有做的太徹底,多少還是保留了一些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