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中專生的人生(第2/3頁)
章節報錯
大楚帝國對大學生的培養力度,那可是非常大的!
而這些數量有限的大學生畢業後,如果想要進入官府機構工作也比較容易,去參加科舉的話都可以直接參加鄉試,不用和高中生,中專生一樣還要透過院試的資格考試。
同時因為接受了大學教育,其文化水平也是足夠的,因此在鄉試中難度相對小一些。
如果想要進入研發,商業等領域也很簡單,社會上有足夠的高階崗位等著這些大學生們。
以當代大楚帝國目前的人口規模以及經濟體量,完全能夠消化掉每年畢業的這些大學生。
這又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大楚帝國的大學生的每年招生規模,可不是大學自己制定的,也不是按照比例錄取的。
而是帝國高層根據帝國最近以及未來數年的經濟發展,經濟體量,高階人才缺口等資料,針對性的決定每年的招生規模。
目的很簡單,確保絕大部分的大學生畢業後,都能夠獲得一份和他的身份地位相匹配的工作。
不至於出現一個本科畢業生畢業後卻找不到相應的高薪工作,然後只能去殺豬掃大街的情況。
對於一個沒有什麼外部壓力的龐大帝國而言,高階人才過剩的危害性,遠遠大於高階人才不足。
你想啊,一個受過高階教育的人,畢業後發現自己連個適合的工作都找不到,還要和一群中學生的幹差不多的活,這心裡能平衡嘛。
一旦心裡不平衡,然後不確定性就來了。
很多土著國家裡偷偷摸摸搞私立兵工廠,提供技術支援的往往就是這些在國內不得志的高階人才!
老子苦學十幾年,學得一身本事,你卻不要我?
那麼也怪我給那些土著幹活賺大錢了。
可別覺得這種事不常見,實際上還很頻繁的。
而這也是大楚帝國高層,一直都不敢放開高階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怕高階人才過剩導致的不必要混亂。
至於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帝國更傾向於在中學六年這個階段裡培養大量的低階技術人員。
多方面的理由最終也就導致了當代帝國的教育體系比較特殊。
小學階段裡是全面普惠性教育,只要你想讀都能讀,官辦學校不管如何都會給你一個學位。
讀完六年小學後,得,多少認得字可以算術了,知道一些基本的科學,生活上的常識裡,這種水平可以去當一個最基本的工人或者去種田了。
然後就是六年中學階段,這個階段裡帝國官方就不搞什麼全面的普惠性教育了,而是採取獎學金制度,給予大量的優秀學子獎學金,扶持他們一路讀到高中然後考取大學。
而對於普通的中學生的話,學費則是普普通通,普通家庭稍微吃力一些也能承受,然後讀過三年初中還是去進工廠或者幹其他一些低基數的工作。
如果還要進一步讀書,那麼可以選中專以及高中,高中的話這個比較難,錄取分數線非常高,錄取的名額也很少,同時學費還特別貴……如果沒有獎學金的話,普通中產家庭供起來也會非常吃力。
高中階段,就是大學預科,其每年招生比例都是和三年後的大學招生數量直接掛鉤的,按照一定比例招生的,也不是亂招生的。
而中專的話,這其實也不容易報考,這倒不是官方故意卡你,而是學校建設,師資培養也需要時間,同時維持職業教育也需要大量的教育經費成本的,官方已經儘可能的增加學位了。
而學生能考進入的話,那麼學費和初中差不多,對中產家庭有一些壓力,但是不大。
等到了大學階段,就是全面的精英教育,各種教育資源給你滿上,獎學金,尤其是理工科的獎學金名額一大堆。
只要你學業稍微過得去,基本上都能拿一個半額獎學金,剩下的學費還能夠申請學費貸款,在讀期間免利息,畢業會才需要利息,而且利息也不算高。
簡單來說,只要你能考上了,然後拿到了半額獎學金,哪怕你家裡是窮光蛋,也能夠依靠獎學金,學校內的助學兼職蝴蝶生活費來完成學業……一旦完成學業你就是人上人,薪資會非常可觀的。
至於說拿不到獎學金,同時家裡又窮……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要是沒拿獎學金的自信,你報考什麼大學啊,去上箇中專然後早點工作幫襯家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