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奇奇怪怪的軍用車(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僅僅是普通子彈不行……哪怕是採用了專門搭配十一毫米重機槍使用,針對工事的半穿甲彈也不行。
除非是放到一兩百米的距離,這樣才能對側後裝甲造成有效的殺傷。
至於八毫米重機槍,更是直接歇菜!
百米都夠嗆!
而這,說的可是楚軍正規軍現役自用的重機槍,採用的是無煙藥的新一代重機槍。
可不是那些老舊貨色。
如果是老舊貨色的話,比如早期的十一毫米重機槍,這玩意使用的還是黑火藥為發射藥的十一毫米口徑子彈,槍口動能其實很有限,根本無法對這種坦克造成什麼實際性威脅。
後續的還有八毫米黑火藥的重機槍,這玩意威力其實也一般,至少對78號戰車進行沒什麼效果。
而這兩種重機槍,也是土著叛軍有可能得到的重機槍……主要是這兩款機槍目前由部分友好的藩屬國,如西非王國的軍隊裝備,此外外籍軍團也大規模使用。
因此楚軍的戰車研發,也是針對這兩種機槍進行了專門的防禦設計。
最後匯總起來,就出現了78號三型車!
一款專門為了野戰戰場突擊,城市巷戰而研發的戰車。
其作戰模式很簡單的,按照設計人員的設想就是,不用什麼戰術,更不用有什麼顧慮,直接開進城,然後一邊緩慢行駛一邊搜尋敵人,然後找到後就直接攻擊&為了攻擊躲在高樓上的敵人,他們還特地加大了十一毫米主機槍的設計仰角,同時炮塔上的8毫米副機槍的仰角更大,幾乎可以對空射擊。
至於敵人反擊之類的,完全不用擔心……敵人現有乃至未來可能有的輕武器都不可能對這種戰車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傷害。
至於火炮嘛。那些土著又沒有線膛……而滑膛炮的話威力不行,最關鍵的是精度也不行,根本打不中。
畢竟楚軍的戰車如果上了戰場,人家只是緩慢行駛,又不是停下來讓你打……而且人家上頭足足有三挺機槍,看見有什麼不對勁,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一梭子就打過去了。
因此這種783型戰場的戰場生存能力是非常強悍的。
此時此刻,太子羅戠一行人看到的就是這款783戰車!
全重達到了八噸多,長途機動可以使用大型拖拉機牽引的車廂馱運,抵達戰場後依靠履帶自行機動。
羅戠對這個783戰車很有興趣,還專門爬上去
體驗了一番,隨後指示軍方要加快這種先進武器的研發以及後續部署工作。
如今的楚軍,是真心缺乏一種烏龜殼一樣的陸戰兵器,783戰車的出現就是填補了這種空白。
除了這種全面注重防護,甚至為了防護連火炮都捨棄掉的783戰車外,此時試驗場裡還有兩種同樣基於78號戰場原型試驗車延伸而來的781,782號戰車。
他們同樣採用了新設計的發動機,但是因為作戰用途以及不同的傾向於而有所差異。
781戰車,其實才是78號戰車原型車的繼承人,該車沿用一門45毫米的坦克榴彈炮,可以有效的摧毀敵人的工事目標,防護上雖然也有所升級,但是升級不大,正面是十五毫米,側面則是十毫米,尾部是八毫米。
機動性上更好一些,最大公路時速能夠達到三十公里每小時。
實際上,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符合羅志學早期觀念的輕型坦克……主要是用於傳統的野外作戰。
還有一種782戰車,該車實際上是基於78號戰車地盤的自行火炮戰車方案,裝甲什麼的很薄弱甚至可以說沒有,但是卻搭載了一門100毫米榴彈炮。
陸軍方面最早提出這種計劃的時候,目標很純粹,那就是想要獲得一種能夠在複雜地形快速越野機動,然後抵達發射陣地後進行開火的火炮!
是的,這玩意不是坦克也不是裝甲車,實際上是一款自行火炮,只是為了複雜地形,尤其是泥濘複雜地形的越野而採用了全履帶地盤而已。
而且楚軍搞這種所謂的自行火炮,也和後世很多國家的自行火炮,是為了伴隨裝甲部隊快速突進不一樣,楚軍搞這種自行火炮,純粹是因為牽引式火炮無法快速透過泥濘,複雜的野地,對道路需求比較高。
所以才專門弄了這麼一種全履帶式的自行火炮,用於透過這種複雜地形,讓前線的步兵們能夠及時得到火炮的支援。
縱觀楚軍目前的各種機動車輛的發展,其實都和原時空同時期乃至後續各國不太一樣。
這是因為武器這東西,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適合之分。
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假想敵的情況來進行規劃,進行效能取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