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偏僻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

這一項宏觀政策,可以說是帝國最近十年來所提出來的最為重要的一項政策了。

而做這事也不僅僅是提個口號,而是會真正的調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的,這背後所涉及的資金規模是好幾個億呢。

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當然不會直接發放出去,更多的其實還是透過對交通,水利,地方特色產業補貼發放下去。

其中民眾能夠直觀看到的,應該就是鐵路以及各種公路建設了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放在帝國裡同樣是有用的。

這交通不便宜的話,不說發展工業不工業,當地民眾想要出去打工賺錢都困難。

所以偏僻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先行條件就是交通設施的建設。

而帝國高層在這種事情上一向來動作都很迅速,僅僅是一個月後,鐵路機構就已經公佈在西南鐵路網,西北鐵路網以及北方鐵路網這三大鐵路網的支線建設計劃。

爭取在未來十年內,圍繞這三大鐵路網的現有幹線鐵路,建設一批支線鐵路,讓更多沒有通行鐵路的地方實現通鐵路。

在這年代裡,公路運輸的運輸量還非常小,同時成本高昂,因此對於缺乏河運網路的地方而言,大批次的人員以及貨物遠距離運輸裡,鐵路運輸依舊是最高效,也是成本最低的運輸方式。

這一點和原時空的現代社會里是不一樣的。

原時空的現代社會里,隨著工程技術的迅速發展,修築公路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時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的各類大貨車,使得運輸量能夠上來,並且成本也可控。

但是這些在當代是無法實現的,比如工程技術,雖然大楚帝國裡的工程建設裡已經大規模使用了機械化裝置,但是成本依舊算得上比較高昂,效率是遠不如後世的現代機械裝置的,這意味著修築公路的成本不會太低。

而汽車以及馬車,馬車不用說了,別看著原始,但實際上運輸成本很貴的。

而汽車的話,當代的汽車產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汽車的技術水平還是比較有限,運輸成本依舊算得上比較高。

綜合各種條件,雖然鐵路修築成本比較高昂,但是修成後的綜合效費比更高。

大楚帝國其實一直都很熱衷於修建鐵路,只不過修築鐵路的成本也比較高,尤其是在地形複雜的山區裡修築鐵路,成本會比較高,因此早期的鐵路修築裡,偏僻落後地區的鐵路建設主要是幹線鐵路,支線鐵路還是比較少的。

畢竟鐵路修築需要成本,運營也需要成本鐵路公司方面哪怕是抱著虧損的心態去做,但是也不能虧得太厲害啊。

而如今嘛,隨著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各種支線鐵路幾乎都修了個遍,甚至一些省份都能夠做到每一個縣都通行火車後,鐵路公司也能夠抽調更多的資金來修築偏僻落後地區的鐵路了。

圍繞著現有的多條幹線鐵路向外擴張,修築更多的支線鐵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這是未來十年裡大楚帝國的主要鐵路修築計劃!

除了鐵路外,還有一大交通建設被提升到了戰略的高度,那就是公路建設!

儘管當代的汽車運輸成本還比較高,修路成本也不便宜,但是再怎麼樣也比修鐵路便宜不是,更何況也不是說在偏僻落後地區裡修築鋪裝路面的公路,那不現實……

交通部門提出來的偏僻落後地區的公路建設計劃,主要是修建碎石路,煤渣路為主,並且以雙車道為主。

交通部門把這一計劃納入到了全國官道方案裡。

全國官道方案,這是基於目前汽車技術的發展,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車運輸的重要性日漸提升,原有的官道網路不堪重負後所提出來的一個全新的官道方案。

方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逐步對現有的官道進行升級改裝,把原來只能用於走馬車,行人的官道升級改造為能夠通行汽車的公路。

並且根據車流量等因素,選擇鋪裝路面或者是碎石,煤渣路面。

不過這種事其實在東部發達地區裡不需要搞,因為當地的官道網路都很完善,雖然柏油以及水泥鋪裝路面的比例依舊很小,但是煤渣路,碎石路卻是非常多的。

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公路網路其實已經很完善了,簡單例子,從金陵城駕車出發,基本上你能夠透過官道前往泛江南地區的任何一個縣城乃至鎮。

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裡,駕車跨城出行已經成為了尋常的事……當然了,大部分人不會這麼幹,因為哪怕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裡的公路網路,其實大部分也都是煤渣路,碎石路,柏油路還是很少的,駕車進行遠距離出行可不好受……有這功夫,你直接乘坐火車更方便舒服還快速。

目前規模最大的泊油路,主要是揚子江官道,這條官道西至應天府當塗城,沿著長江一路抵達鎮江,常州,蘇州最後抵達松江,總長大約五百公里。

這是大楚帝國裡僅有的一條程度達到數百公里的四車道柏油路。

而其他地方的話,這種城際道路一般都是碎石路或煤渣路為主。

當然,即便是這種煤渣路或碎石路其實也不容易搞,沒點工業實力根本搞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