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昂貴的攝影(第1/3頁)
章節報錯
如果是在楚國官場裡,把視野拉得太高的話,那麼從六品也不算什麼。
畢竟在大楚帝國裡,地方主官的級別經過多次的調整,目前已經比較高了。
比如鎮這一級別的知鎮早些年的時候是正七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鎮的規模也很大,多的甚至能有十幾萬人口呢,這麼多人口的一個鎮,其主官才正七品就太低了,因此現在的鎮這一級別的主官,已經改為從六品了。
而知縣的話,則是從昔年的正六品進一步提升到了正五品,而一些超大城市裡縣改區後,其級別更高,能夠達到從四品。
徐申學認為,一個縣少了管幾萬人,多了管十幾萬甚至更多人口,正六品,從五品都不夠看,少說也得安排一個正五品官。
而大城市則是更特殊一些,大城市裡的人口眾多,經濟發達,不能用常規的縣級別去看到這些城市裡的各區,因此大城市裡的各區,行政級別也高,普遍是從四品,而少數獲得加銜的甚至能夠有正四品。
在這種體系下,縣級衙門裡,知縣乃正五品,縣丞、主簿是從五品,協助知縣分管多項事務的縣典吏是正六品。
縣衙門裡各科科長,巡警局局長等縣級機構主官以及各鎮知,則是從六品。
副科長等副職則是正七品,從七品作為更低一級別各科室內的組長品級。
而八品以及九品,依舊是科員們的品級。
在大楚帝國裡,上了從七品後才能夠擔任管理崗位,當然,到了這個級別只是說有擔任管理崗位的資格,不代表著你就當組長了。
實際上很多幹了幾十年的老科員,人家也是七品的品級呢,但是隻享受相應的薪資待遇,並不意味著就能當組長這種最低階別的管理崗位。
實際上別說從七品了,就算是領著正七品,正六品待遇的科員都有。
同時帝國的相應吏務制度裡也規定,管理崗位的提拔和任用,必須有低階管理崗位的任職經驗……也就是說你得從組長這個最低階別的管理崗位開始做起,然後才能當知鎮,知縣。
不可能說你當科員熬一輩子拿了正六品的待遇,然後就能有一天一步登天直接變成了典吏了,這是不可能的事。
品級是品級,職務是職務……這兩者雖然強關聯,但是隻是後者對前者有要求,並不是說品級到位了就一定能擔任某管理職務。
之所以給科員們放開品級的嚴苛限制,准許科員們的品級升到正六品這個級別,其實更多的還是為了解決老科員們的薪資問題以及退休待遇問題,除了方便給這些老科員們加薪,解決退休待遇問題外,也是為了給他們一些體面。
六品科員,總比八品科員好聽不是……
大楚帝國的各項吏務制度,也是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持續調整的,並沒有說一成不變。
但是不管怎麼變,升官都不容易……
為了升官主動申請去海外行政領地任職的低階官員,其實不在少數,尤其是為看跨過正八品到從七品這個門檻,能夠擔任管理崗位的那種。
在東亞本土裡死熬難度太大了,還不如趁著年輕去海外熬幾年,然後再回來。
吏務部對這種事情也是非常鼓勵,並且有相應的政策,比如符合條件的正八品年輕官員去了海外兩三年,那麼等調回國後就能晉升為從七品,並且進入管理崗位。
當然,前提是符合條件……這個條件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你已經做出了成績,吏務部門已經把你列為組長獲選人,但是後續還需要看你的工作成績,並且也需要適應的崗位。
官帽子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不是你作為候選人了就一定能短時間上去!
符合條
件的情況下,其實在本土也能熬個五年八年不等,待有適合的機會了,也能晉升為從七品的組長。
去海外任職只是加速在個過程而已,大概兩三年左右就差不多了。
石天成的同學選擇去海外,而且還是非洲那種艱苦地方任職,為的就是縮短晉升的時間,這樣以後才能夠爬得更高。
要不然,正七品到從六品卡個五六年,然後年紀大了,再往上晉升就難了……人家吏部部門培養高階官員的時候,也是要考慮培養物件年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