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打算是在東倫敦這個歐洲地區裡經濟最發達,同時也算是交通比較便利的土著城市作為起點,然後把歐洲地區的這些上層群體也納入自己的客戶群體裡。

但是……他們真正搞起來後就發現,自己高估了這些歐洲人的消費能力。

而東倫敦的太陽百貨,雖然規模比較小,商品種類也少一些,整體的投資成本以及運營成本對比國內的太陽百貨縮減了好幾倍……但是依舊入不敷出,以至於到現在都還在虧損狀態。

想要收回投資都遙遙無期!

太陽百貨作為第一個涉足藩屬國中高階零售市場的前驅,已經面臨著可恥的失敗!

至於原因?

還能有啥原因,土著太窮!

雖然頂層的土著有錢,一兩千塊的豪華轎車都能買得起,但是這些人的數量太少,而真正的消費主力是那些中高收入群體……嗯,楚國人眼中中高收入群體,大概就是年收入數百楚元到數千楚元的這一群體。

這些群體,才是太陽百貨公司的主要客戶群體。

但是很可惜,這些人在歐洲地區的土著群體裡太少了。

實際上當代歐洲地區諸多藩屬國裡的人群收入結構,是一種類似釘子的形狀。

最頂層的尖端群體,也就是王室以及那些大貴族,富豪商人等非常有錢,幾十萬楚元甚至上百萬楚元身價的都不在少數。

然後是傳統意義上的小富豪,高收入群體……按照正常來說,這些人往往會比頂層的權貴富豪群體多很多,但是在這些土著藩屬國裡卻不是這樣,其人口比例非常小,並沒有比頂層的權貴富豪多太多。

再過來則是中等收入群體,按照道理來說,這部分人應該能夠佔據總人口比例的二三十個百分點甚至更多,比如大楚帝國,

但是歐洲的藩屬國裡,這些中等收入群體的人口比例往往只有幾個百分點。

大部分歐洲藩屬國的人口結構,是中層,高層以及頂層的人全部加起來,都只有總人口的個位數比例。

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多,全都是低收入群體。

從社會經濟角度去看,這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狀態……但是摸著良心說,這已經是歐洲地區過去十多年各種社會和經濟改革,融入楚國全球經濟體系之後的結果了。

在楚國人到來之前,他們更慘……

除了貴族就是農奴……

實事求是的說,楚國人的到來,實際上是給廣大的歐洲,西亞,印度等各藩屬國底層民眾帶來了更好的生活。

這一點,從各藩屬國的人口數量都在持續飛漲就能看的出來。

但是,即便是發展了十多年的歐洲地區的經濟結構以及人口結構,依舊支撐不起太陽百貨這種專門面向中高層的中高階零售行業。

所以,太陽百貨虧大了,他們公司都已經在琢磨著把東倫敦的商場關門歇業,再把商場大樓挪作他用或出租或出售來挽回損失了。

總不能一直這麼虧下去。

而東倫敦太陽百貨的失敗,也給其他的楚國商人們一個啟示,那就是不要以國內的經驗來對待藩屬國市場。

因此後來進入東倫敦零售市場的楚國企業,清一色的主打中低端零售……

其中有投資礦務產業起家的富豪安通宣所投資建立的安氏百貨公司,旗下主打的連鎖英倫超市,走的就是小而全,經濟廉價的路子!

嗯,實際上就是雜貨鋪,只不過利用龐大的資金構築起來了採購,物流供應鏈,用來降低成本,進行統一運營。

還別說,這玩意的生意就好多了,而且也比較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