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海底電纜有東亞沿海到扶桑省,到南北美洲,美洲到歐洲,到非洲,此外還有廣州到南洋呂宋,新加坡等眾多海底電纜……當解決了海底電纜鋪設技術難題後,電報總公司以驚人的速度,投入不少資金同時在全球範圍內鋪設了大量的海底電纜。

這些海底電纜以及眾多陸地上的骨幹電報網路,一共組成了大楚帝國的全球有線電報骨幹網路。

然後再透過各省府的地區電報網路進行分發,最終實現全球的電報通訊。

這是一套非常龐大且複雜的有線電報通訊系統。

之所以有了無線電報之後還投入大量資金搞有線電報,這是因為當代大楚帝國裡的無線電侷限性還比較大,成本高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還是現在的無線電技術比較差,訊號傳遞的質量比較差,很容易被各種因素干擾,然後資訊的傳遞量也比較小,最後難以進行保密……密碼是有被人破譯風險的。

因此在當代的大楚帝國裡,無線電報雖然也用,並且也廣泛用於行政,軍事以及商業乃至民用上。

但是有線電報卻是並沒有被徹底取代,而是處於一種共同發展的局面……甚至當代的有線電報還更加有優勢,佔據了主要的電報收發量。

除了兩種電報外,還有一種被定義為戰略通訊方式的就是電話了……這東西本來一開始就是作為軍用網路出現的。

最早的時候,是皇家理工學院的師生們為了研發一種可以讓上級將領更好的和下級及時溝通的方式而研發的。

早期的單線電話系統就是很單純的用於軍事領域,大楚帝國裡最早的一條電話線,就是金陵皇宮到城郊近衛軍軍營的電話線,純單線聯絡,只為了在關鍵時刻裡讓皇帝第一時間能掌控,指揮近衛軍。

後來逐步發展出來了共電式電話,依舊主要用於軍事領域,後來再逐步應用在行政機構裡。

不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這些電話網路都是屬於區域性的專用內部網路,比如軍隊裡的電話網路,乃至野戰電話網路。

到後來,才讓電報總公司展開商用電話業務,並把前期架設的部分行政電話網路移交給電報總公司進行後續架設以及運營。

最終,才有了現在的初步電話網路,不過依舊非常原始,並沒有形成全國性的電話網路,只有少數長途骨幹電話網路以及各省以省城為核心的區域性電話網路。

但是電話在實時通訊方面的優勢,是電報所無法代替的,因此帝國高層也非常重視電話網路的

架設。

而承擔架設全國性乃至全球性電話網路系統的重任,自然也就交給了電報總公司……所以,甭管民用電話網路賺不賺錢,電報總公司都要架設全球性的電話網路……這是行政以及軍事需求,不是賺不賺錢的事。

但是,如果能夠把民用電話也發展起來,從中獲得大量營收的話,也能夠有效的降低電報總公司建設全球電話網路的硬成本啊。

因此,電報總公司方面還是比較重視應天機電公司研發出來的新式電話系統的。

在進行了諸多考察和試驗後,電報總公司方面也不再猶豫,直接就大手筆下單了……僅僅是第一批訂單就是價值五百萬,擁有采購共這套電話系統裡的一應裝置以及大量的終端電話機。

電報總公司打算使用這些裝置代替早期的效能落後的電話裝置,用以構架新一代的電話通訊系統。

這筆訂單讓應天機電公司方面驚喜無比,他們之前想到過能夠得到訂單,但是不知道會有這麼大的訂單啊……這可是僅僅第一批訂單呢,不出意外的話後頭還有呢。

光是這一套電話系統,就足以為他們公司創造大量的利潤!

這有了利潤,才能夠進行諸多專案的研發,這有了研發成果才能和其他的幾家電氣公司乃至李氏電氣公司進行後續的競爭啊!

大楚帝國裡的電氣行業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而且競爭範圍非常廣泛,從電燈泡到各種規格的電動機,發電機,然後輸電,變電裝置,再到電報,電話等通訊裝置,再到各種新奇的電器產品。

大楚帝國裡幾家大型電器公司,主要是松江電氣,應天機電,徐州電氣,李氏電氣,再加上一個多箇中小電氣公司整合而來的新型民營電氣公司‘江南電氣裝置公司",這五家大型電氣企業之間的競爭,幾乎遍佈每一個電氣領域。

整體競爭是極為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