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這是造車還是造飛機啊(第2/4頁)
章節報錯
所以,這輛車別看外表很厚重……但實際上車頭的發動機艙位置都空了不少……車尾部分乾脆直接留空做成了大容量的行李艙。
而為了控制車殼子的重量,避免整輛車超重發動機拉不動……所以車殼其實很單薄……他們特地找自家的戰略合作伙伴大冶鋼鐵公司,搞了一種很輕薄的鋼板材料出來……也沒啥新技術,更不是什麼新型合金材料,就是單純的薄……
此外因為超重,為了控制重量連車身底盤的一些結構,比如防撞梁之類的都進行了減配。
當然,在新車釋出會上介紹車殼子的厚度時,他們特地引用了一個全新的營銷概念:碰撞吸能。
說是經過他們長期嚴密的車輛碰撞測試發現,如果車殼子以及防撞梁做軟一些能夠緩衝碰撞動能,不但能夠對行人有更好的保護,也能更好的保護車內乘客……在劇烈衝擊力到來的時候,先經過車殼子,防撞梁的吸能緩衝,讓動能在這個過程裡逐步降低到安全範圍再傳遞到乘員艙內。
對這個說法,北美汽車公司的一個高階工程師沒能忍住,當場在臺下就笑出聲來了……
他們北美汽車公司的諸多工程師們一致認為,車越厚實越硬才越安全……不信的話,也不用找什麼理論,你開著轎車和裝甲車之類的撞上一次就知道了。
裝甲車不好找,也可以找個大貨車什麼的來一場碰撞試驗。
撞完你就會發現……人家頂多掉點漆,車裡的人甚至都沒啥太大的感覺,而你車帶人都得成碎片……
北美汽車公司的轎車也好,皮卡也罷,主打的就是一個厚實,尤其是防撞梁比其他車企的明顯大一號。
所以人家安隆汽車公司的人,卻是正兒八經的說吸能能更有效的保護乘客的安全。
當然,這碰撞吸能之類的並不是重點,安隆汽車公司的新車釋出主持人,用更多的話語來描述這一次新車型外觀的設計語言。
並引入了一個讓大家都很有興趣,乃至是五大汽車公司的人聽了都皺眉頭的設計概念:低風阻!
安隆汽車公司的人說:他們的設計師們在討論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汽車比飛機慢得多。
慢不是重點,重點是為什麼?
為了尋求答案,經過他們的頂級設計團隊多年耗資龐大的研究,最終發現了汽車速度到了一定程度後,迎面而來的風就成為了阻礙汽車進一步加速的重要因素。
為此,他們根據這一點,對新一代車身的外觀進行了專門的最佳化,使得風阻更低……這也是新車身為什麼是流線型看起來很流暢的緣故。
這是為了降低風阻……
而降低風阻後,他們發現不單單汽車的最大速度能進一步提升,而且還降低了油耗,同時汽車在行駛過程裡也更穩定。
這些話,讓普通人震驚,業內人士比如記者驚歎……而五大汽車公司的人則是皺眉。
尼瑪,造個汽車而已,還要考慮風阻?
又不是造飛機……
再說就算是飛機,這年頭設計飛機的時候其實也不考慮什麼風阻啊。
甚至在場的幾乎所有人,之前都沒有聽過風阻這個詞彙……實際上也的確如此,風阻這個詞是人家安隆汽車公司專門為了營銷自家的新車,而特地創造出來的一個新詞彙。
風的阻力嘛,直接簡稱風阻了。
介紹完這個還沒完,上頭的主持人又介紹其他各種特色,什麼全真皮包裹的座椅都不是新鮮玩意了,他們連把方向盤都用真皮給包裹了起來。
車燈也是被重點提及……人家安隆汽車公司除了賣車殼子,就是賣車燈了,兩者搭配起來才是安隆汽車的核心賣點。
這一次,他們帶來了豪華又亮眼的車燈系統,除了車大燈外,還繼續使用轉向燈,剎車燈,此外他們還把車大燈進行了最佳化,在主燈之外加裝了副燈,用於近距離的照明……主要是為了防止車燈太亮晃瞎對面人的眼睛,一個很人性化的小設計。
車內也有小燈照明,並且透過黃色燈罩形成車內的暖光。
然後說著說著,主持人還從車子裡拿出了兩把雨傘……說車子裡標配有專門的雨傘架,並隨車附送他們專門定製的高檔雨傘……這樣尊貴的車主在遇上下雨天的時候,就可以讓司機打著傘接上下車,而不用擔心淋雨了……
別笑,人家安隆汽車還真就把這玩意當成賣點來正兒八經的進行介紹……不僅僅是雨傘,還有車後排的專門帶有軟彈簧減震的熱水壺架子以及水杯架,可以讓尊貴的車子在乘坐的時候,喝上司機或秘書隨員等泡的茶。
類似的這些小設計,人家安隆汽車公司可是非常重視,並且隆重的進行介紹並宣傳的。
畢竟對於購買安隆汽車公司的豪華轎車的客戶而言,車子好不好開無所謂,反正他們自己也不開……但是車子必須好看,而且必須坐的舒服,還得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