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五十二年冬十一月,北非省運河管理區,蘇伊士運河。

一艘體型不算太龐大,有些粗短的戰艦正在引導船以及拖船的輔助下緩緩透過蘇伊士運河。

在它的身前身後,還有多艘噸位不等的戰艦正在通航。

這些戰艦,都是從本土派出前往歐洲執勤的戰艦。

這支艦隊裡除了常規的護衛艦以及巡洋艦外,還有四艘比較特殊的近海戰鬥艦。

其中三艘是在歐洲海域已經出現過的永定級近海戰鬥艦,排水量不過一千多噸,但是有一艘卻是第一次出現在歐洲海域……準確的說是第一次被派遣到海外擔任高州級近海戰鬥艦。

高州級近海戰鬥艦,是大楚帝國海軍專門為了以海制陸戰略設計建造的中型近海戰鬥艦,甚至對於近海作戰的船隻型別而言,都算得上是大型戰艦了,畢竟噸位更大的話,因為吃水問題就很難在近海,河流入海口等區域裡活動了。

高州級近海戰鬥艦的四千兩百噸的滿載排水量,這幾乎是極限了,按照大楚帝國海軍對歐洲、西亞以及印度等地區裡的沿海,港口,主要河流的水文資料研究,超過這個噸位的話,哪怕就很難搞出來適用的近海戰鬥艦了。

近海戰鬥艦雖然吃水比較淺,但也是有極限的,不可能說瞎搞……更別說近海戰鬥艦還需要維持基本的遠洋航行能力,不可能真的搞成內河炮艦那樣的平地高重心船型了。

但是……戰艦好不好用,要看用在什麼地方,和什麼人打。

滿載排水量四千兩百噸,搭配前後各一座雙聯裝兩百毫米四十倍艦炮,在炮廊上安裝了六門單裝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以及四門七十五毫米速射炮。

高州號和其他派遣到歐洲地區的戰艦,透過蘇伊士運河後繼續航行,隨後抵達亞歷港,也就是北非以及歐洲人口中的亞歷山大港……楚國人在新徵服的海外領地的命名上,往往會簡單幹脆的直接用原地名的音譯或意譯,再隨意擷取兩個或三個音節作為地名。

最終就出現了高州級近海戰鬥艦這麼一款,在原時空各國海軍裡不存在的船隻型別。

但是……該艦又是低幹船舷,淺吃水,具備淺水炮艦經典的特徵……

高州級近海戰鬥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建造出來,並在首艦高州號完成了各項海試以及訓練後,第一次戰鬥部署就被直接派到了歐洲地區。

所以亞歷山大港,就被稱之為亞歷港。

從對付土著國家近海以及陸地力量來看,近海戰鬥艦不僅僅夠用,而且非常好用,並且建造以及部署成本低廉……這是之前多艘永定級近海戰鬥艦在印度以及歐洲地區服役使用後,得到的真實經驗。

如今的亞歷港,乃是大楚帝國海軍地中海艦隊母港,地中海艦隊的司令部被設立在這裡,日常時候有大量的戰艦以及軍屬輔助船隻在這裡停泊保養。

動力上採取成熟可靠的往復蒸汽機,最大航速十四節,八節經濟巡航航程為四千公里。

三者相互結合之後,就比較奇葩了。

為了降低吃水,船隻設計的時候不得不抬高了重心,同時又為了避免重心抬高導致不穩定,加上裝備重型火炮,炮塔的因素,又不得不搞低船舷的模式。

防護上,兩百毫米的主炮為炮塔設計,有裝甲防護,一百五二十毫米的副炮則是採用炮廊防護。

而近海戰鬥艦的作戰物件,從來都不是同級別的大楚帝國海軍或近衛軍艦隊……而是不具備抵抗能力的各土著國家的近海以及陸地力量。

如果把這玩意開到真正的遠洋上,海軍的隨便來一艘巡洋艦,都能把該艦輕輕鬆鬆擊穿……如果是天氣比較惡劣的話,高州級近海戰鬥艦甚至連還手的機會都不會有,因為追不上,逃不了,打不中,扛不住……

這從所有的近海戰鬥艦幾乎都被派遣到海外地區海域執勤就能看的出來。

而奇葩的設計,其實也導致了這種戰艦看似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但實際上每一方面的能力都不突出!

這麼說吧,這玩意要是放在長江入海口這些地方,近衛軍艦隊裡近海戰列艦能夠把它打出屎來……火力,防護,機動全方位的落後。

從火炮佈局再到防護來說,這其實和戰列艦比較類似的艦種。

戰艦採用全面防護思想,擁有側舷裝甲帶,當然了非重要部分的裝甲帶比較薄弱就是了。

但是還沒完,這玩意雖然具備淺水炮艦的特徵,但是人家是正兒八經能夠進行遠洋航行甚至開炮作戰的能力。

因此,高州級近海戰鬥艦是一款自身就比較矛盾的艦種,在設計上是多方面妥協的結果。

不過,這裡並不是高州號的重點,基於近期西歐地區的局勢不太穩定,多土著國家之間都相繼爆發了內戰,如英倫四國,北歐丹麥和瑞典,立陶宛王國和波蘭王國等國家都發生了戰爭。

此外多個國家,如法蘭西,西班牙,德意志地區裡的眾多土著官方正在楚國人的先進武器貿易支援下,發動對叛軍的大規模武裝打擊。

為了避免上述地區的局勢動盪,導致帝國利益受損,帝國方面正在加強在上述區域的軍事部署,確保上述國家的戰爭行為在大楚帝國定下的框架內進行,比如限定地區交戰,不得破壞正常勞動生產,不得破壞楚國企業的正常經營,保障正常商貿往來的通暢,不得殺傷楚國人等。

而要確保這些帝國利益,光口一把嘴是不行的,甚至光靠帝國自身的強大常規威懾能力還是無法避免意外的發生……畢竟這些土著國家可是在打仗,而且不少還是土著政府軍和叛軍打仗,一旦打急眼了,人家可不管你是不是楚國人……

尤其是那些叛軍……平常時候興許還會顧忌一二,但是等到危急關頭的時候,才不會管楚國人的這些所謂交戰規則呢,甚至還會襲擊楚國企業,殺楚國人。

真到了死到臨頭的時候,人家才不管你什麼楚國人呢,該殺的還是會殺,該埋的還是會埋。

因此,為了確保帝國自身的利益,軍務院方面持續加強了上述地區的軍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