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的……與眾不同!

皇帝可以穿龍袍,你不行。

皇帝可以坐在龍椅上,你不行。

皇帝可以使用六匹馬拉車,你不行!

還有諸多方方面面的東西……這些所謂的禮儀……實際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規則認同……它不是一次兩次,一點兩點,而是全方位,遍佈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然後長時間的持續下去,十年,一百年,一千年……

當人們認同了這套規則之後,那麼在這套規則裡,皇帝就是至高無上的……普通人見著了皇帝都會雙腿發軟,然後不由自主的跪下來……

但是如果你不認同這些規則?那麼皇帝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而已,一槍打過去照樣爆頭!

子彈之下,眾生平等!

而大楚帝國和所有的封建帝制國家一樣,都很重視禮儀這些東西,而在著裝上的一些規定也是這些禮儀乃至規則的重要體現。

而且這一套東西,它不僅僅對內,隨著大楚帝國的對外擴張,稱霸地球之後,它還對外……

比如在一些稱呼上,大楚帝國方面就非常的強勢,要求那些藩屬國們的統治者們,不能再使用皇帝,萬王之王之類的稱呼……不僅僅是不能再使用中文翻譯詞彙,而且就連原本的土著語言的類似帶有皇帝,萬王之王的詞彙都不能用。

因為皇帝,或類似含義的頭銜,只能是大楚帝國皇帝使用,你土著什麼身份,竟然敢用類似意思的頭銜……如果寧頑不靈,外籍軍團分分鐘殺過去滅國。

還有其他一些類似的規矩……比如說天子駕六,這一套東西不僅僅在帝國裡推行,就算在土著藩屬國裡,帝國方面也強行要求各藩屬國不得逾越,否則後果很嚴重。

然後各藩屬國,其國王或大公等上書的時候,自稱必須使用‘臣"……因為按照多年前的帝國方略,這些歐洲西亞等地區裡的藩屬國,其統治者都是接受了大楚帝國的正式冊封的。

有的冊封為國王,有的被冊封為大公

等等。

透過這種冊封,實際上大楚帝國和這些藩屬國,是建立了傳統意義上的宗藩體系……而在這種體系,這些藩屬國其實也算是大楚帝國的一部分,這些藩屬國的統治者,也是大楚帝國皇帝陛下的臣子。

所以,哈爾布蘭德這些來自歐洲藩屬國的外交官們,和楚國官員交流的時候,一般會自稱下官,稱呼楚國官員為上官……這個上、下和個人本身的職務和級別沒啥關係,特指‘下國官員,上國官員"。

而哈爾布蘭德等藩屬國駐大楚帝國公使,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上書祝賀,或其他特殊情況下給皇帝直接上書的時候,使用的自稱是‘下臣"。

他們甚至都沒有資格使用外臣……因為外臣這個詞彙,通常來說只是用在面見他國君主的情況下……但是,大楚帝國皇帝對於哈爾布蘭德這些藩屬國官員而言,可不算他國君主……

因為從法律上來說,瑞典王國接受了大楚帝國的正式冊封后,也算是大楚帝國的一部分了……

羅志學的皇帝身份,如果較真一點,從傳統禮法來說,他不僅僅是楚國人的皇帝,同樣也是瑞典人的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在當代的地球裡,除了非洲那群不屬於文明世界的土著原始人,其他人都可以說是羅志學的臣民!

這可不是羅志學自嗨……而真是這樣子。

因為,當代的整個文明世界裡,其他土著文明要麼已經被滅,要麼成為了大楚帝國的藩屬國,成為了帝國的一部分……嗯,至少是法律意義上的一部分。

大楚帝國的宗藩體系,可不是說隨便給個冊封文書就完事的……大楚帝國還會全面的進入其中,然後在軍事以及經濟上進行雙重壓制和捆綁。

雖然只要藩屬國不影響帝國方面的利益,帝國方面也幾乎不干涉藩屬國的內部鬥爭,也不干涉藩屬國之間的戰爭……但是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帝國想不想的問題。

事實就是,帝國的好多官員乃至利益集團,其實都懶得搭理這些破事……只要這些藩屬國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勞動力剩餘價值,這些藩屬國地區源源不斷的產出各種農畜牧以及礦產等各種資源……其他事,楚國人其實真心不太在乎。

\b但是……近乎全面的經濟掌控以及絕對性的軍事威懾壓制,這些藩屬國在幾乎方方面面都被帝國全面影響。

哪怕是瑞典王國這樣,在楚國人席捲歐洲浪潮裡,甚至都沒有直接遭到楚國大規模軍事入侵,只是首都被楚國人登陸小打了一場,然後又打了一場芬蘭地區的內戰的國家……都無法避免這種全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