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皇家理工學院那邊的內燃機研發專案組,選擇和李氏動力公司一起研發的緣故……不是李氏動力公司多好,多強……而是其他三家汽車公司都不帶皇家理工學院玩了,人家都直接獨立搞出來的汽油發動機,不需要皇家理工學院方面的技術支援。

皇家理工學院的內燃機,尤其是汽油發動機研發專案除了找李氏動力公司合作,也沒第二個選項了。

但是在內燃機領域裡雖然一時不慎導致落後,沒能佔據主動位置,但是在發動機的另外一條路線上,也就是蒸汽輪機的研發上,皇家理工學院卻是依舊保持著強勢。

承順四十八年的時候,皇家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就已經制作出來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可以實用化的蒸汽輪機,這是一臺用於發電領域的蒸汽輪機,其轉速非常誇張,最大可以達到每分鐘三萬轉……

不過太高的轉速其實對於實際應用而言就非常困難,想要把蒸汽輪機用於實際當中,還得把轉速降低下來,而且是採取可控的轉速,也就是讓蒸汽輪機的轉速可以在不同速率裡進行變動,而這就需要分級膨脹以及多個轉子的支撐。

而這些,對於當代的大楚帝國而言那妥妥都是黑科技……設計加工難度極高,可以說是挑戰目前大楚帝國工業基礎的極限。

但是皇家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愣是給解決了這些問題,甚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都還搞出來了幾種新型材料呢。

最終,皇家理工學院研發出來的蒸汽輪機原型機制造成功,並在後續試驗裡用於發電,發電效率遠遠超過傳統的蒸汽機。

這一領域的突破,也是迅速引起了國內三大蒸汽機廠商的注意,然後又陸續獲得了蒸汽輪機的各項基礎專利,在這個基礎上向市場上推出了發電用的蒸汽輪機。

如今,雖然蒸汽輪機面世不過一年多,但實際上已經有部分地區的電力公司使用蒸汽輪機進行發電了……這玩意雖然昂貴,但是發電效率實在太高,整合發電成本也大幅度下降。

不出意外的話,後續大楚帝國裡的火力發電,大部分應該都會採用蒸汽輪機了……至於能用多少,這就要看電氣化的整體建設進步,還要看交流電的專利啥時候過期……

現在國內一大堆企業,尤其是各省電網公司,官辦的三大電氣公司都在等著交流電相應核心專利過期呢。

為啥?因為現在的交流電的一些核心專利技術都被李氏電氣公司所掌控……而這幾年的談判中,李氏電氣公司始終拒絕交出這些核心專利,只願意出售交流電裝置……

然而這對於一大票電力公司而言卻是無法接受的。

尤其是獲得了商業用電專屬供應權的各省官辦電網公司而言,那更是無法接受的……這意味著電網裝置只有一個獨家供應商……這等於把刀子直接遞給了供應商,然後供應商拿著刀子對準自己的脖子。

所以各省官辦電網公司一商量……得,先不搞交流電了……雖然交流電有著諸多優勢,但是用不了也沒辦法,只能搞直流電了。

因此,目前大楚帝國裡的所有官辦供電網路,即所有直轄領地裡的所有商業供電網路,都是清一色的採用直流電。

不過李氏電氣公司雖然無法獲得所有本土,也就是直轄領地裡的公辦商業電網裡的業務……但是人家還可以直接向那些自己發電自己用的企業出售他們的交流電裝置啊。

同時開始在一些藩屬國裡建立推行他們的交流電電網,比如西非王國,作為一個比較少數的富裕,並且政治地位比較特殊的藩屬國,早早就和李氏電氣公司達成了合作,准許李氏電氣公司在西非王國裡建設交流電供電網路。

如今李氏電氣公司那邊的目標很明確……哪怕在直轄乃至行政領地裡都無法建設他們想要的電網,但是隻要抓住那些藩屬國的市場,他們未來也能大賺特賺。

至於國內市場,現在雖然還在僵持,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李氏電氣公司和各電網公司總歸是會妥協,達成協議的……無非就是平價供應交流電裝置,並且有限放開專利授權,讓其他幾家電氣公司也參與交流電裝置生產製造,估計還是沒有太大問題。

一方面是各大電網公司壓力也大……上頭早就說要搞電氣化了,但是折騰了好些年現在也只有個直流電電網,而直流電因為傳輸距離比較短,傳輸成本大,就註定了很難搞成大規模的供電網路。

而規模上不了,成本也就下不來,成本下不來,那麼電氣化的推動工作就更難搞。

而另外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流逝,交流電的多項核心專利也逐漸接近到期……其中的幾種核心專利,大概都會在承順五十五年到期。

如此情況下,時間拖得越久,其實李氏電氣公司的談判籌碼就越來越少……

如果不是各電網公司還需要李氏電氣公司在交流電領域裡的強大技術支援,拉低電網建設成本的話,估計都不會繼續談,而是拖著,拖到五年後交流電核心專利到期。

一旦專利到期,國內的其他電氣公司,尤其是技術比較強的三大官辦電氣公司立馬就能向市場推出交流電相應裝置……這三大官辦電氣公司,早就在實驗室裡搞出來了交流電裝置了,奈何專利限制無法投入商業應用。

李氏電氣公司前些年搞的太狠,一口氣幾乎把交流電的相應核心專利都給弄了,搞的其他公司哪怕是能搞出來交流電裝置也無法用於商業用途。

但是這種情況正在逐步發生變化……李氏電氣公司一開始還想要爭取行政領地那邊的電網建設授權,不求獨家授權,只求一個參與的機會,哪怕是作為一個供電網路裡的一部分,比如發電廠,但是被各電網公司所拒絕!

所有直轄以及行政領地裡的商業用電領域,都是屬於各省官辦電網公司的獨家壟斷權力,根本不對外開放,哪怕是李氏電氣公司也不例外。

後來李氏電氣公司退而求次,不要求參與電網建設,供電……不要求什麼了,只是單純的放開交流電裝置供應,你們電網公司願意採購就採購。

但是電網公司還是不樂意……因為這意味著很長一段時間裡,電網裝置都只有李氏電氣公司一個供應商,這不符合原則。

電網公司能夠接受的是,李氏電氣公司的交流電裝置他們可以採購使用,但是也要求李氏電氣公司放開交流電裝置授權,准許其他電氣公司生產銷售交流電裝置……哪怕為此支出一筆高昂的專利使用費。

然後雙方就卡在了這裡……談了幾年也沒啥進展。

而隨著時間的過去,李氏電氣公司那邊也是表現出了屈服的態度……因為他們發現藩屬國的電網市場前景雖然很大,他們也在美宋王國,西非王國甚至在一些歐洲藩屬國裡搞建設了電網投入運營,但是這些還不足以支撐偌大一個李氏電氣公司。

怎麼說呢,再不賣交流電裝置,這前期龐大的研發成本可能就收不回來了……再過幾年專利一到期,大家可就要在交流電裝置上爆發慘烈競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