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最近兩年這家紡織廠卻是越來越拉跨……當然,這也和紡織業大環境有所變化,新型棉紗在短短兩年多時間裡就迅速崛起,巨大沖擊了市場有關係。

新棉紗的誕生,讓一大批抓住時機,並且有足夠資本的紡織企業進軍新棉紗產業,利用新棉紗所帶來的成本以及質量優勢做大做強。

但是也讓相當多一批實力不濟,或者說保守婉姑不緊跟時代的中小型紡織公司迅速面臨危機。

這種情況其實在整個大楚帝國範圍內很普遍,因為新型棉紗的出現,導致了棉紡行業出現了新一輪的大洗牌,企業間的大規模兼併重組。

陳家的紡織公司經營不善乃至面臨破產危機,這並不是個例,而是普遍情況。

當然,這並不是說整個棉紡行業都出現了危機,實際上整個棉紡行業不管是產值還是新投資額度都出現了相應的增長,新湧現了一批棉紡行業裡的優質企業,比如王立清旗下的安華紡織公司就是順風起勢的獨立棉紡廠商。

總的來說,棉紡行業在新技術的推動下,進一步抬高技術以及資本門檻,讓棉紡行業出現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情況。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陳元祥這個陳家長房大公子也算是時運不濟……接手家業,花費了幾年時間熟悉了行業,梳理清了廠子以及行業情況後,剛想要野心勃勃做點事情,結果就遇上了新棉紗爆發……然後一時沒跟上就遇上大麻煩了。

當然,以陳家的資金實力,就算想要跟進也千難萬難,新型棉紗是建立在全套相匹配的新型裝置上的,其投資規模是非常大的,一般小型紡織公司根本就玩不起。

王立清當年搞新型棉紗,那可是拉下了臉面找自家夫人拿了好幾十萬資金呢……要不然裝置買不到,人才也請不起……這年頭新型棉紗的技術人才可貴了……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陳家紡織公司的沒落是註定的……準確的說,陳家所有的紡織公司的沒落是註定的,這要是換個主人那就說不準了。

即便陳元祥兩三年前沒搞激進措施擴張,搞的大量負債,新產能又無法被市場消化利用,賣不出去。

但是在新棉紗崛起的大環境裡,也就只剩下低端市場給陳家這種小型紡織公司了,做得好勉強還能繼續生存下去,稍微不慎就是個破產的命。

畢竟低端市場看似龐大,但是競爭同樣激烈,而且利潤率太低,其實比中高階市場要更加難做。

比因為在低端市場裡,價格就是一切,而小打小鬧的小型紡織企業,在成本控制上遠不如那些大企業。

不說別的,光是一個原材料採購,小企業和大企業的採購價格,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你要和那些大企業比成本,你還真心比不過……

之前就是,很多地方小企業的生存,其實都是依靠地方上的扶持!

而這種情況下,地方官員如果夠強力,並且對地方的自主工業在乎的話,那麼還能繼續生存下去,如果遇上一個不靠譜的地方官員,不在乎本地企業死活的話,那麼大機率要完蛋。

陳家紡織公司的情況,是宋二牛這幾天重點關注的情況……畢竟這家工廠是昔日陳家的核心產業,而透過這一家核心產業的運營情況,基本上也能夠摸清楚陳家掌權人的一些基本特性。

很顯然,透過這家陳家紡織公司的運營情況,宋二牛可以很肯定的說,陳家人真心沒做生意的天賦……而且高層的人脈關係估計也沒剩下多少了。

這後續和陳家人的一些生意上的合作,在這方面恐怕還得多注意一些,至少不能讓他們掌握什麼管理權,拿點股份安心分紅就行了,別來公司瞎折騰。

同時一開始宋二牛想過在老家裡,依託陳家的人脈關係搞一些投資之類的想法也可以打消了。

雖然他宋二牛是本地人,但實際上宋二牛的生意以及人脈關係都是在美洲金山府……在這老家那可是半個人都不認得,並且他也沒有時間或心情在老家這小地方里經營什麼人脈。

如果要和陳家在本地搞什麼生意的話,主要還得依靠一些陳家自己的人脈關係……但是現在看來,陳家人的人脈關係也不咋地……

得,以後老家這邊的生意就這樣吧,有個小成衣廠,再和陳家一起合股經營陳氏小型紡織公司就差不多了,賺大錢不指望,也就是給大哥一家子以及父母,還有嶽陳家這一家子賺點生活費,維持體面生活就夠了。

至於真正在本土的投資,還是得選擇在地理、交通以及工業佈局更加完善的長三角地帶去。

松江城是首選,不過考慮到松江城那邊的人員成本以及廠房等成本比較高,可以適當的在周邊地區,如蘇州、揚州,通州、鎮江、常州這些地方搞一搞。

如果長三角的廠子能夠做的起來,牛仔牌服飾能夠在本土也開啟市場的話,那麼後續可以選擇到珠三角以及天津還有漢天等地再開幾個分廠。

至於老家這邊……搞個小生意,做點慈善就行了。

——

宋大哥看見前方的陳元祥後,當即快步上前打招呼,併為隨後跟上的宋二牛進行正式的介紹。

先是對陳元祥道:“這是我弟弟宋二牛,之前多年都在北美那邊,前幾天才回來!”

隨後又轉頭對宋二牛道:“這位就是我跟你之前提到過的元祥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