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美洲四大巡撫(第2/3頁)
章節報錯
有時候一款火炮好不好,自身的效能固然重要,但是是否適合戰場的實際情況其實更加重要。
武器這東西,就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要不然,大楚帝國陸軍要是敢把軍級支援火炮,也就是三十四年式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拉到歐洲去……估計仗打完了這些火炮也抵達不了歐洲內陸地區的戰場!
因為玩意的行軍重量五噸多呢,就歐洲那邊的基礎交通設施而言,想要讓這玩意進行長途機動行軍那可麻煩了,不客氣的說,想要讓一個營的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營在海外地區上戰場,你得給它先配一個工兵營,這個工兵營裡至少還得有一個專門修橋的舟橋連。
要不然,你基本別指望它能在海外上戰場……
別說在海外了,就算是在本土地區,實際上這種火炮也只是作為軍級支援火炮使用,裝備數量並不多,目前為止,加起來也就裝備了一百多門,多裝備在地形平坦,交通比較好的的本土地區。
而西南,青康等地區裡可沒有這玩意,而是以一百二十毫米輕型榴彈炮代替。
三十四年式一百二十毫米輕型榴彈炮也是在這個背景下,事實上取代了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成為了主要的軍級支援火炮。
而在西班牙戰場裡,一百二十毫米的輕型榴彈炮也是在後期逐步加入戰場,後期參與了馬德里戰役,在數十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以及山炮的配合下,對馬德里進行了毀滅性的遠端炮擊。
最終為印度第三師攻克馬德里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最終攻克馬德里的是僕從軍印度第三師,而不是楚軍在歐洲戰場上的核心主力第五十三師?
自然是因為楚軍將領不傻,可不會把自家的正規軍兵力投入到巷戰當中,承受不必要的戰鬥損失。
大規模野戰裡,第五十三師這種主力部隊完全能夠吊打土著,並且可以保證自身的傷亡非常少。
而巷戰的話,單兵的武器優勢會被極大程度的抵消,落後武器也是能夠殺人的。
畢竟人家西班牙人計程車兵用燧發槍,在街頭巷尾的近距離開火一樣能夠把你射殺。
因此楚軍的正規軍,在歐洲戰爭裡基本不打巷戰,都是讓僕從軍印度軍團去打的。
而這也是調集大量印度軍團來歐洲參戰的緣故,為的就是承擔巷戰,地方駐防,護送後勤等非正面,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戰鬥任務,進而減少正規軍的傷亡。
當初進攻加的斯的時候是印度軍團,如今殺入馬德里的依舊是印度軍團。
當印度第三師拿下了馬德里後,提前出逃的西班牙王室終於是屈服,答應了大楚帝國提出的一系列和談要求。
全面開放市場,對楚國商品的關稅不得超過百分之十,部分商品不得超過百分之五,關稅的變動需要獲得楚國認可。
大楚帝國出資七百萬楚元,打包收購西班牙所屬的所有太平洋、美洲、大西洋、非洲等所有海外殖民地,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等地。
同時西班牙方面需要向大楚帝國支付一千二百萬楚元的賠款。
這兩條,其實大楚帝國方面一開始要求的是五百萬楚元的賠款以及西班牙轉讓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但是西班牙人方面的談判人員也不知道怎麼想的,認為無條件轉讓海外殖民地不好,提出了提高賠款總額,再把海外殖民地賣給楚國人。
核心沒變化,就是名義上變成了大楚帝國向西班牙人購買殖民地。
估計是西班牙人想要點心理安慰?
楚國人對此不在乎,反正他們只要五百萬賠款和西班牙人的所有海外殖民地。
這殖民地好說,而五百萬賠款的話西班牙人一時不會還真拿不出來……之前西班牙人為了抵抗楚國入侵實際,在持續幾個月的戰爭裡花銷巨大,王室已經沒啥錢了。
無奈之下,只能是找到大楚帝國方面的制定戰爭賠款合作方財務銀行借款了!
而財務銀行在海外向土著國家提供的貸款,往往都比較黑,這一次給西班牙人提供的是年息七厘,九折交付……用西班牙人的海關關稅以及部分稅種作為抵押。
這已經算是比較良心的了,財務銀行去年給莫臥兒王國提供了一筆貸款,年息九厘,八點五折交付……講究的就是一個吃相難看。
咋一看,這年息只有百分之七,百分之九似乎還不高。
但是這個資料不能和後世相提並論,因為後世各國清一色的信用貨幣,這錢說是錢呢,但實際上只是一張紙,具體價值多少,全靠一張嘴。
而大楚帝國的錢,可是正兒八經的金本位貨幣,一楚元等於三點五克黃金呢。
而金本位貨幣有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很難出現通貨膨脹的的情況,相反,倒是經常會出現通貨緊縮……因為黃金的產量往往很難跟得上工業時代裡的生產力提升,也就是財富增長速度,導致流通貨幣不足,進而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
大楚帝國為什麼費盡心思滿世界找金礦挖黃金,不惜在非洲那邊搞了個南非領地啊,為的就是南非的黃金嘛,而要黃金做什麼?
就是為了增加貨幣供應量,避免通貨緊縮。
實際上,在大楚帝國採用金本位制度後,全世界範圍內的黃金的實際購買力一直都是在上漲的,金銀價格比例甚至都已經突破一比二十了,而且還在繼續往上漲……按照國內一些經濟學家們的觀點,金銀價格比例有可能漲到一比三十……而且這個時間不用太久,十年內就有可能達到。
這對於世界上很多依舊使用白銀作為貨幣的土著國家而言,比如說歐洲那一票國家,在和楚國進行貿易的時候,結算起來就非常吃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