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家理工學院,就是大楚帝國工業體系的基石!

在這個基石上,發展出來了大楚帝國的龐大而複雜的工業體系,利用這個工業體系,四大汽車公司才能夠搞出來汽油發動機,搞出來汽車。

而到了第三方汽車廠商這邊,就更離不開工業體系的支援了。

宋二牛準備搞的汽車,除了一些技術簡單的零部件比如車殼子外,其他的幾乎所有零部件都需要採購……

但是宋二牛發現,哪怕是一些比較簡單的零配件,在美洲那邊都無法就地採購!

美洲當地的工業基礎太薄弱了。

沒辦法,宋二牛隻能在東亞本土這邊挨個找供應商,並說服其中一些零配件的供應商到塔城那邊那邊設立工廠就地生產,以降低成本。

但是,那些大型的零配件供應企業可不搭理他……比如廣南橡膠公司就明確表示:採購輪胎他們很歡迎,但是跑到美洲去設立工廠就免了。

就美洲那點市場,不值得他們跑過去設立工廠,這汽車輪胎工廠的投資也不低……而且就算跑到美洲去設立工廠了,但是原材料橡膠還不是一樣要從南洋或南美洲運輸過去。

其他的幾家大型輪胎企業也是差不多的態度。

然而為了拿到北美三省的諸多政策優惠,宋二牛也沒辦法,只能想辦法做到部分零部件在北美三省採購。

所以他退而求次,找到了一些中小輪胎廠商……大楚帝國裡的輪胎廠商可多了去。

除了排名前列幾家外,還有十多家中大型的輪胎廠商呢,畢竟大楚帝國裡的馬車可多了去,對馬車輪胎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所以催生了大量的輪胎廠商,他們的輪胎雖然和大廠的比起來,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並不是說不能用啊……而且還更便宜呢。

最終宋二牛和一家中型的輪胎廠商,西湖橡膠公司達成了初步的合作協議,雙方簽署獨家輪胎供應合同十年,西湖橡膠公司則是承諾在北美三省設立一座輪胎工廠,確保輪胎供應。

雙方之所以能夠達成合作協議,宋二牛方面的因素只是小部分,主要還是西湖橡膠公司最近四五年混的不咋地,馬車輪胎業務被競爭對手打壓的越來越慘淡,花費重金研發的汽車輪胎,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擠進去任何四大汽車公司的供應鏈了,只能為幾個第三方汽車廠商小批次供貨。

而那幾個第三方汽車廠商,都是中小規模的企業,規模非常小。

對比起來,宋二牛這個美洲第一富豪預計投資至少上百萬搞汽車工廠,這已經是他們目前所接觸到最好的合作物件了。

西湖橡膠公司,也想要在已經呈現騰飛之勢的汽車產業裡分一杯羹啊,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前面幾家輪胎大公司大口大口吃肉而無動於衷不是。

相對發動機以及變速箱這兩大核心產業裡,被四大汽車廠商高度壟斷不同,輪胎產業的競爭要激烈的多。

輪胎企業為了擠進去已經推出整車業務的三大汽車廠商的供應鏈裡,那可是各顯神通,就連還沒有整車業務的李氏動力公司,都被前面幾家的輪胎廠商視為必爭之地!

哪怕一輛汽車還沒有造出來呢,但是李氏動力公司就已經敲定有了兩家輪胎供應商……其中之一就是廣南橡膠公司。

然而下頭的十多家中型橡膠輪胎企業,他們的日子就比較難過啊,四大汽車廠商的供應鏈根本進不去,軍用汽車供應量也進不去,最後只能找第三方汽車組裝廠進行合作了。

但是目前的第三方汽車廠商雖然眾多,根據工商註冊登記資訊來看,目前全國範圍內只有有五百多家所謂的汽車整車製造商,但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小打小鬧的小作坊,年產量超過一千輛的只有那麼少數幾家。

而宋二牛搞的美洲汽車公司,先不談能賣出去多少,但是他們工廠的第一期工程,卻是按照年產五千輛的產能去設計建造的。

五千輛似乎也不算什麼……但是隻要開頭順利,未來未必不能做到上萬甚至更多的產能。

因此,西湖橡膠公司還是比較重視這一次合作的,為此不惜跑到美洲去建廠……

當然,去美洲建廠後,生產汽車輪胎其實只是小業務,主要的業務應該還是生產馬車輪胎,到時候就算汽車輪胎業務黃了,依靠美洲當地的馬車輪胎業務也能賺不少錢。

這些海外領地市場,那些大型輪胎企業看不上,根本不可能跑過去建立工廠,但是對於西湖橡膠公司來說卻是能看上的。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