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人格化(第2/3頁)
章節報錯
因為這些基層教育,可以為大楚帝國培養大量的合格工人以及技術工人乃至優良的合格兵員。
小學學歷工人,總比文盲工人好用不是!
而基層教育裡的學習課程,往往也比較低端,更不可能涉及到什麼歷史,政治,哲學,司法這些容易製造不穩定分子的學科。
畢竟學開挖掘機的人,他不會稍微遇上點事情,腦子裡就立馬浮現民啊,舟啊,川啊之類的詞。
但是一個學歷史政治之類學科的大學生,他腦子裡就有一定可能想到這些東西……尤其是屁股下沒有相匹配位置的時候……如果有適合位置的話,那麼又不一樣了,他們會成為堅定的既得利益群體維護者!
所以……大楚帝國的精英教育制度深受帝國精英群體的擁護…甭管你什麼出身,只要是在這套精英教育制度裡卷出來的,你都會去擁護它……因為你本身就是這一套體系下的既得利益者。
什麼人最討厭大學擴招……往屆大學生!
大楚帝國的教育制度,是具有多面性和複雜性的……不同的人都有著不同的看法。
同樣的在其他行業裡也存在這種情況……比如大楚帝國前些年撤銷院試直接錄取官員,把院試變成了鄉試預備考試。
當年推行這個制度的時候,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廣泛反對……各種理由都有,說什麼加大考生考試成本,堵住了貧寒子弟的上升通道,會讓越來越少的貧寒子弟難以翻身云云……
對這些話,羅志學嗤之以鼻!
搞鄉試統一招錄分配……這損害了誰的利益?
這都不用問,羅志學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是府縣地方上的一些官宦家庭……畢竟院試直接招錄的話,對於在當地掌控了實際權力的地方權貴而言,太容易做手腳了……哪怕是一條狗,他們都能讓它考中然後領取一份皇糧!
由省級統一招錄並分配,並採取異地分配模式……儘管還是會出現一些舞弊等行為,但是卻是可以把這種行為的規模大規模的縮小……畢竟府縣裡的普通權貴可沒幾個有門路能夠打通省禮教廳,吏務廳的門路。
如此,也就能夠保障一個基本的公平……一切全靠筆試,考中就是考中,考不中就是考不中!
雖然大楚帝國裡其實也有面試這麼個說法……但是這個面試其實是考中之後的分配面試,面試決定的是分配單位……
但是要想參加面試,你得先考中才行,而且面試資格和考試成績高度掛鉤……比如想要進入省巡撫衙門裡的幾個權重部門,比如吏務廳,禮教廳,工商廳,巡撫辦公廳等機構,那都是有著名次要求的。
考試成績排名不達標,都沒資格去這些權重部門面試。
同時吏務部也有明確的章程,會對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的優秀鄉試,會試考生進行重點培養……至少入仕前六年內你的任職鍛鍊都有著明確的規定!
基本都是省裡工作三年,然後下放地方擔任初級領導崗位三年,再調回省原單位……這是固定程式,御前會議敲定的,全國統一施行!
確保至少在這六年時間裡,會給你最基本的才能發揮平臺……並且按照時間逐漸晉升,熬資歷也能升好幾級。
當然平臺給了你,但是你能不能做出成績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畢竟官場太複雜,透過制度保障你六年的平臺機會,這已經是極限了,再多就會破壞官場生態了。
而羅志學搞的這些東西,還是為了最基本的公平,給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條出路……儘管這條出路很難,依舊需要和那些中上家庭的孩子去慘烈競爭,但是至少還有機會!
只是……很多地方上的權貴就對這些很不爽了,因為他們的子弟不能和以往一樣隨隨便便就能夠院試進入官場,然後利用父輩的人脈關係迅速晉升……
因為科舉的第一條路就被堵死了:院試無法入仕。
不過真正的權貴子弟對此是不擔心的……比如說貴族……人家貴族的繼承人不用考科舉,只要學歷到了直接免考入仕或入讀兩大軍校。
都不用讀大學……高中畢業就行,貴族繼承人可以在高中畢業後,直接入仕當文官,授正九品,如果是大專畢業授從八品,本科畢業授正八品!
同時高中畢業後,還能免試進入兩大軍校就讀從軍!
當然,這種待遇只限於貴族的繼承人……其他非爵位繼承人權貴子弟不算!
但即便如此,人家權貴也不差錢不差人脈,一路讀私立都能混一個大學文憑,然後去隨便找個偏僻省份參加鄉試,考中了就發揮人脈調回繁華之地……一樣爽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