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和本土沒區別的錫蘭島(第3/4頁)
章節報錯
在這裡,有著海外領地裡很少見的大型造船修船工業,還有鋼鐵廠,機械工業……而這些工業其實都是為了海軍以及過往船隻服務的。
科倫坡造船廠早年,更是海軍自己搞的戰艦修理所,後來轉為民用,移交給了工業部而已。
如今的錫蘭島科倫坡,乃是錫蘭省巡撫駐地,它還是印度守備司令部,陸軍第二十四軍軍司令部,印度洋艦隊司令部,第四艦隊司令部等一系列重要文武機構的駐地。
其戰略地位,大概上和馬六甲省的新加坡相當!
因為往來印度洋的船隻,基本都需要在科倫坡中轉,補充煤炭淡水等各種物資。
錫蘭島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就是一艘在印度洋中間永不沉沒的戰列艦,其戰略地位是極為重要的。
這地方,也是羅志學的重點視察地方!
並且和在馬六甲視察只侷限於新加坡城不一樣,羅志學還會乘坐火車來個環島視察。
因為錫蘭島裡的人口不少,目前有三百多萬人口,而且當年的肅清作戰進行的非常徹底,因此到如今的錫蘭省除了距離金陵城遠一些,氣候不太一樣外,其他各方面和本土省份沒什麼區別。
這一點,羅志學還在皇家公主號的時候已經看到了。
從甲板上往外看去,前方的科倫坡城區和本土的沿海城市幾乎沒有任何差別,甚至還能看見諸多的傳統中式建築,連寺廟道觀都有不少。
而且也有著本土城市裡特有的滾滾濃煙的特徵……可別覺得這滾滾濃煙不好,這每一道濃煙的背後那都是一座大工廠。
之前去個孟加拉建德……他們想要濃煙遮城還求而不得呢。
抵達科倫坡城後,羅志學按照慣例接見了當地的錫蘭省巡撫以及印南巡撫,當地的幾個重要軍方將領,還有其他幾個趕來的地方文武官員。
第二天視察軍事,第三天視察工商業。
等到第四天的時候,羅志學則是坐上了裝甲列車,開始了島嶼內地的視察。
錫蘭島上的鐵路網,相對其他海外領地而言,如孟加拉,緬甸等地方而言,要多不少……小小一個島嶼裡,有著三豎一橫所構成的鐵路網,總里程達到了七百多公里。
看似七百多公里不多,但是對於一個海外領地,而且還是面積不算大的海外省而言,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早年在這裡修這麼多鐵路,早期是出於軍事防禦需求,後來則是當地經濟開發需求。
只不過由於鐵路建設的比較早,而且建設的時候都是按照應急軍事鐵路標準來建設的……所以鐵路線建設的比較整體水平算一般,最高執行速度只能達到每小時四十公里左右。
不像是在本土地區的鐵路,快速客運專列基本已經能夠做到每小時六十公里的時速,同時也大規模採用夜間運營,整體的運輸效率是要遠遠高於海外其他地區的鐵路的。
而錫蘭島這邊的話,鐵路水平大概還停留在三十年代水平。
看似只差了十來年時間,但是在這個技術年年都有變化,十年都能出現巨大變化的時代了,這十來年的技術差距其實已經很大了。
十年前,楚國海軍都還在使用單發步槍呢,現在都在大規模使用小口徑連發步槍了,並且採用無煙火藥子彈的新一代步槍,已經進入了多款樣槍測試競爭的階段。
按照這麼個進度,等羅志學視察回來,下一代的無煙火藥小口徑連發步槍,基本也就能夠確定下來了。
至於最後誰家的新步槍能夠中標,成為大楚帝國三軍的下一代統一制式新步槍,這就要看五大武器公司的水平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的步槍招標,軍方已經明確提出來了,下一代使用無煙火藥的制式步槍,將會進行三軍統一,即陸軍,海軍,近衛軍使用同一種步槍。
頂多再根據具體兵種的需求,細分步兵長槍管版,海軍以及陸戰隊等短管版本,騎兵、炮兵等輔助兵力的超短管版本。
軍務院的大佬們,已經受夠了同時服役使用多種主力步槍,進而導致需要同時維持多套後勤保障體系,後勤供應也很麻煩……因為雖然都是使用八毫米黑火藥標準子彈,但是後續河北武器公司又搞出來了一個所謂的改進版八毫米子彈,以更好的匹配他們的二十六型步槍。
就連陝甘武器公司那邊,也搞出來了一種更適合機槍使用,重量要更大一些的八毫米子彈。
這也就導致了,楚軍裡現在使用的八毫米口徑的子彈,看似只有一個口徑,但實際上有好多種……而且其中有些還無法通用。
這讓軍方高層早期推動的統一彈藥供應成為了笑話……以至於在八毫米黑火藥子彈的時代裡,彈藥供應比十一毫米黑火藥子彈的時代裡更復雜。
當年各大武器公司,可沒有單獨搞出來獨家的十一毫米子彈,都是生產統一規格的十一毫米子彈。
但是到了八毫米黑火藥子彈時代後,雖然依舊有通用的標準八毫米子彈,所有步槍和機槍都能使用……但是各大武器公司為了自家武器專門最佳化設計出來的八毫米子彈,其他無法在其他槍械上使用的,或者使用起來存在精度差,卡殼等諸多問題。
而一線部隊為了效能以及安全,自然會傾向於使用搭配的特製子彈。
如此一來,軍方就得同時採購並供應七八種八毫米口徑的子彈……這對後勤系統而言簡直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