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萬國來朝(第1/3頁)
章節報錯
承順四十七年,正月十二日,一輛客運專列行駛在江南的原野上。
雖然此時已經立春了,不過江南大地依舊冷得很,鐵路兩旁的一些山頭上依稀可以看見白雪覆蓋。
在火車上,安德烈透過玻璃窗看著外頭,他的目光並不是原野,而是外頭的城鎮。
雖然且鐵路一旁偶爾也有山頭,樹木遮擋視線,不過此時火車行駛的鐵路路基比較高,居高臨下之下還是能夠看到部分外頭城市的模樣。
他並不知道外頭這座小城市叫什麼,但是卻知道這只是大楚帝國裡的諸多普通小城之一……
從火車這裡看過去,側面的城市規模並不大,目測方圓也就幾公里而已,但是城市規劃佈局的卻是非常整齊,城市之間有著不少筆直、交叉的道路,讓這個小城市形成了一個個方塊格子。
道路上有著不少的馬車在行駛著,人來人往不斷進出於道路兩旁的建築。
這些建築大部分都是一些三四層樓的商業建築,但是他也看見了幾棟明顯比較高的樓房,其中一棟目測估計都有三四十米高呢。
光看這些街道和建築,基本上就能夠判斷出來這個所謂的小城鎮,比他的故鄉倫敦都還要更繁華,人們生活的更富足。
想到這裡,安德烈忍不住心中嘆了口氣……英格蘭和帝國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大到讓他甚至絕望!
如果這樣的地方,是大楚帝國裡的大城市……不,哪怕只是中等城市,那麼比倫敦的城區更大,更繁華,那麼他也也就認了,畢竟大楚帝國先進繁華,他們的中等城市比倫敦更繁華那是理所當然的。
但偏偏……它不是!
儘管安德烈對大楚帝國的內部情況知道的並不是很清楚,但是他依舊知道眼前的這座小城市在大楚帝國裡,只是一座很普通的小縣城而已,類似這樣的縣城小城在大楚帝國裡數以千計……
而那些大楚帝國的大城市,那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城市……甚至,他都無法想出來一個適合的形容詞來總結形容他之前所看到過的松江城!
那龐大橫跨數十公里的城區,城內無數的高樓大廈……他在松江城裡甚至看到了上百米高的高樓,聽帝國藩務司的介紹人員說,上下這種高樓都要乘坐一種升降梯的東西。
最關鍵的是這些高樓可不是什麼特殊用途的建築,高度也不是靠塔尖支撐起來,而是實打實的有上百米高,可以讓人們在百米之上的高樓辦公。
除了龐大無比的城區以及高樓大廈外,還有讓人震驚無比的黃浦江大橋!
當初他還沒有下船的時候,看到前方的這麼一座龐大無比的橋樑,那種震撼的感覺簡直難以形容……饒是他想象力再豐富他也無法想象人類怎麼可能建造出來如此龐大的橋樑?
這玩意比那些什麼百米高樓還讓人震驚!
松江城裡的黃浦江大橋,乃是大楚帝國裡第一座超大型的跨江大橋……也是第一座超大型的鋼筋水泥懸索大橋。
為了建造這座大橋,大楚帝國的橋樑工程師們已經專研奮戰了二十幾年,最終才在三十年代末敲定了建造方案並開始施工,歷盡五年施工才最終在去年春天完工。
這座橋樑完工的時候,羅志學還特地把太子派過去主持了通車儀式。
這座大橋創造了無數個歷史……其中一個最讓人注意,那就是最大的單跨長度,最高的通航淨高。
為了確保不影響船隻通航,這座橋樑的通航淨高達到了三十五米,這個高度足以通航大部分現有的萬噸貨輪船隻不說,而且都還留出了足夠的餘量,以滿足未來更大更高輪船的透過。
同時整座橋樑在河道里是沒有橋墩的,是在河道的兩側建造橋墩,然後採用鋼索直接把橋面吊起來的設計,以至於整個橋樑的通航淨寬達到了三百多米……換句話說就是沒有佔用河道。
之所以搞這麼極端的設計,那是因為黃浦江的通航實在太重要。
要知道,松江城可是目前帝國第一大城市,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一座超級城市,工業城市,每天都有無數的貨物透過各種船隻進出,各種大型船隻從全球各地來又奔赴全球!
同時大楚帝國的松江城也沒有搞什麼大規模的浦東開發,雖然在浦東沿海開始建設港口了……不過更大噸位的船隻停泊港口,實際上是在黃浦江匯入長江口的吳淞江炮臺一帶,那邊有個大型,停泊超大型海船的港口,並有鐵路,城區火車等交通連線。
目前乃至未來十多年而言,松江城的大量貨物進出運輸,依舊只能依賴黃浦江這條水道。
如此也導致了黃浦江是目前帝國裡最為繁忙,甚至也是最為擁擠的水道,一些大型貨輪進出的時候甚至要排隊等候,每時每刻江面上都有黃浦江河務局的工作船隻以及人員監管,引導船隻進出。
當代的黃浦江其繁忙以及重要性,遠遠超過原時空裡各個時期的黃浦江的重要性。
鑑於黃浦江的通航作用是如此的重要,因此在黃浦江上修建大橋一直以來的難度都非常大,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提升通航淨高、通航淨寬。
而要滿足這兩個要求,那對橋樑的設計以及施工技術要求可不是一般的大,甚至嚴格上來說,要建造這種技術指標的橋樑,對於十九世紀後期的技術水準而言那幾乎是苛刻無比。
因此普通橋樑的設計根本就沒辦法採用……甚至前些年那些橋樑專家們提出來建造的一種只在江面上打兩個橋墩,通航淨高十五米的橋樑設計都被各界批判。
以助於早些年的時候,松江府那邊為了連線黃浦江兩岸,以開發浦東地區都琢磨著挖一條穿越黃浦江的隧道了……可惜,這年頭的挖隧道的技術還不太靠譜,很難保障能夠挖成功。
最後,橋樑設計師們一咬牙,就給弄出來了這個通航淨寬三百多米,淨高三十多米,上下兩層,下層通火車,上層通行馬車、行人的懸索大橋。
這玩意的主橋達到了四百多米百,當然,這並不是它的全部長度,實際上還有更長的引橋,為了增加通航淨高,橋樑的橋面是超過地面二三十米呢,想要讓火車、馬車順利過橋,得再弄個長長的引橋以縮小上下橋的坡度,所以才弄了這麼長的引橋。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聳立在河道兩側的兩個巨大的橋墩,這兩個橋墩每一個的高度都是達到了驚人的九十多米米,採用鋼筋水泥建造,再用多達特種鋼材製作的鋼索把龐大橋面吊起來,而使用的鋼索數量達到了上萬根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