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稅務老爺也很忙(第2/3頁)
章節報錯
就是城鎮人口太多,做飯取暖的木材不夠用,開始大量使用煤炭……而煤炭的需求量高,就會導致煤礦商人不斷的想方設法提升煤炭的產能,才會有動力其使用,並改進蒸汽機。
如今在歐洲地區,也在上演這樣的事情……而且變化的更快。
楚國人到了歐洲之後,開始大規模推廣蜂窩煤,這煤炭市場需求量大增。
這讓安通宣這樣的煤炭商人大賺特賺。
反倒是經常和煤炭聯絡在一起的鐵礦石,在經過了最初兩年的大爆發後,現在市場需求開始穩定,沒啥大規模增長的跡象!
這是因為歐洲地區的鋼鐵需求也是有限的,民用鋼鐵需求都是農具,生活工具這些,並不算大……進入工業時代後,鋼鐵的主要需求並不是普通農具,廚具這些,而是鐵路,造船,機械,建築這四大類。
但是歐洲這地方,可沒什麼造船業,目前也就東歐有個頓河造船廠,加的斯那邊也有個小船廠,但是隻建造一些小噸位的近海,內河船隻,其次則是為船隻提供修理保養服務。
當地的造船拉不動龐大的鋼鐵需求。
鐵路……鐵路這東西嘛,固然是用鋼鐵大戶,但是鐵路公司都是和國內本土的幾家大型鋼鐵公司進行戰略合作,長期採購他們的低價優質鋼軌。
順帶一提,優質鋼軌也不是那麼好搞的,很多楚國的中小鋼鐵企業都搞不出來。
而鋼鐵成品從本土海運過來,雖然成本也不算低,但是鋼鐵成本其實本身就屬於高價值大宗商品,區區運費也不算啥,所以如今歐洲地區正在建設的鐵路,其使用的鐵軌基本都是從本土海運過來的,並不從歐洲當地的零星幾家小型鋼鐵廠裡採購。
機械……這玩意在歐洲就更少了,只有少數幾個直轄領地裡有少數的小規模機械廠,無法形成規模。
最後的建築……指的是現代的鋼筋水泥建築所需求的鋼鐵,建築行業在本土地區,已經成為了鋼鐵的主要消耗行業,但是這隻侷限於本土地區。
畢竟鋼筋水泥建築整體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也就只有本土那邊財大氣粗,開始搞大規模的鋼筋水泥建築城市群,而在海外……這種鋼筋水泥建築很少的,一般只有官府建築,軍事建築以及少量企業建築才會用這玩意。
至於歐洲地區,只有極少數藩屬國的官府以及貴族們少量使用,至於當地的普通土著民用建築,是別指望用什麼鋼筋水泥了……有個茅草屋就不錯了。
這麼一看,鋼鐵的四大需求在歐洲都沒有……只剩下個農具,炊具,小五金工具這些東西。
市場需求不足,也導致了楚國人在歐洲部分直轄領地裡投資的鋼鐵廠無法繼續擴大規模,比如馬恩島上的那個小鋼鐵廠,雖然現在也挺紅火了,但是建成後卻是沒有擴張過……
受到這一影響,那些礦務商人們挖出來的鐵礦石也不怎麼好賣,所以早兩年安通宣還積極開採鐵礦石,但是現在,除了現有的兩個小鐵礦繼續生產外,已經是暫停了新鐵礦的開發。
安通宣的安威礦務公司,如今的業務重心是放在了煤礦上。
這玩意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市場上的煤炭可以說是供不應求啊。
為了擴大煤礦產能,賺更多的錢,安通宣已經準備開採新煤礦了……威爾士乃至整個英倫地區,煤炭儲量非常龐大,而且大部分煤炭開採容易,很多甚至都是露天煤礦。
更關鍵的是,出產的煤礦質量都不錯,甚至都有無煙煤。
英倫地區的煤炭儲量豐富,再加上經過楚國人幾年的開發,已經在當地形成了成片的煤炭勘測,開採,運輸產業鏈,這也讓英倫地區成為了目前整個歐洲地區的主要煤炭供應基地。
如今的英倫地區的產業基本只剩下兩樣:挖礦和養羊!
挖礦就先不說了,且說這養羊……楚國人發現這地方比西班牙還適合養羊,地理和氣候都很適合,出產的羊毛質量非常不錯,而且英倫地區當地本來就有長久的毛紡歷史,養羊以及毛紡產業本身就不錯。
楚國人到了這裡後,使用各種包括不限於軍事打擊等手段,強力在當地推廣養羊,以收割羊毛,最後運回本土。
這使得了整個英倫地區,養羊的規模迅速擴大,出產的優質羊毛數量甚至比其他的歐洲地區加起來還要多。
這兩大支柱產業,支撐著戰爭後的英倫地區數大王國的運轉,不至於讓無數人都餓死。
不過也只侷限於餓不死的狀態……想要靠著這兩大優質產業發家致富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兩大產業,從生產到運輸銷售,都掌握在楚國人的手裡。
尤其是煤炭行業,當地的土著官府是不可能從楚國人開辦的礦務公司裡,收取到什麼稅收的……因為簽署的基本都是一次性買斷模式又或者是包稅模式。
比如安通宣旗下的安威礦務公司最早來到威爾士王國勘測開採煤炭的時候,簽署的第一份協議就是一次性出資數千楚元,獲得了加的夫以及北部數十平方公里的礦產勘測以及開採權,後續每年只需要繳納數百楚元的土地租金就行了。
給土著交稅?
不存在的!
人家安威礦務公司,甚至都沒有在威爾士王國裡進行註冊登記之類的……
當然,安威礦務公司交的稅其實不少……只不過沒有交給威爾士王國,而是交給了大楚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