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 李氏制鐵的電氣化之路(第3/3頁)
章節報錯
私人資本家的投資行為,是為了追求利潤,但是官方資本的所有投資行為,追求的則是社會發展,提供就業,增收稅收等等,最終目的是為了穩定乃至加強統治基礎。
這也是大楚帝國的官方資本,除了最早的那十多年裡,後續一直到現在幾乎不在輕工業領域裡投資的原因。
但是李氏制鐵這種私營企業就不一樣了,儘管其很多股份都是被官方資本持有,但是依舊是一家純正的私營企業,其企業經營權依舊掌控在李氏家族手中。
他們投資電氣化領域,可不是為了推動生產力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而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
作為一家規模龐大,資金也非常充沛的大型企業,李氏制鐵在核心業務之外,也在不斷的探索其他的新業務,在很多領域裡都會進行投資……
看到有什麼新東西冒出來了,甭管以後能不能成功,先投資了再說。
這一點也是很多超大企業的通用手段,主業務到了一定程度後,想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就很難,所以會到處撒錢尋找新增長點,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某種新技術出現後,莫名其妙的把自己給幹掉了……
對於這些超大型企業而言,很多時候幹掉他們的並不是同行競爭對手,而是看似沒啥關係的其他行業的崛起!
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同時為了避免被莫名其妙的新行業給幹掉,他們通常會選擇在諸多新行業裡廣撒網……甭管有沒有魚,把網撒下去再說。
李氏制鐵在電氣領域的公司也不例外,他們其實在多年前就已經投資收購了一家生產手搖發電機的小公司,主要從事科研、個人使用的手搖直流發電機的研發以及生產業務……
這種投資,屬於典型的預防性投資,那就是先在電氣行業裡標個點,先把腳伸進去,再看後續的情況發展。
這一次李氏制鐵得到了電氣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後,該公司高層迅速意識到了電氣化的龐大未來市場潛力,因此和其他諸多大企業一樣,花費了五萬楚元的門檻費以及簽訂了後續的專利分成後,獲得了新式發電機以及電動機的專利授權。
隨後調集人手,並把其他子公司的一些電氣化相關的業務進行了合併,最終合併整合了一家新的子公司,即李氏電氣公司。
這種掛著李氏名頭的公司,在李氏制鐵公司裡已經是屬於一級子公司,直屬總公司管理,就和李氏造船,李氏機床,李氏動力,李氏化工等諸多核心子公司一樣。
這意味著李氏制鐵公司的管理層,非常看好未來電氣化的發展,把這項業務當成了未來的重點業務去經營。
而每當李氏制鐵公司重視一項新業務,打算重點發展的時候,往往就會展開很不講道理的競爭模式:撒錢!
自己的技術能力薄弱,沒什麼技術儲備基礎,人才更是嚴重不足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收購其他電氣公司,挖其他企業甚至官方科研機構的電氣技術人才啊。
只要錢砸的足夠多,那麼就能短時間內把架子搭起來,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發展。
當初李氏制鐵進軍蒸汽機行業,進軍機床行業都是這麼搞的,先大手筆砸錢,搞兼併挖人,然後再利用自身豐富高效的企業管理經驗把規模做起來,然後再持續的積累技術和實力,朝著國內前三甚至第一發起衝擊。
不過即便如此,難度依舊非常大。
因為看到電氣化龐大未來市場前景的,可不僅僅只有他們,還有其他諸多大型企業,而不少進軍電氣化的大企業,實力可都不比李氏制鐵差,甚至更強,尤其是三大官方企業更是提前佈局數年,也有雄厚的資源作為支撐。
他們有預感,未來電氣行業的競爭之慘烈,恐怕不會遜於蒸汽機行業!
但是這不要緊,李氏制鐵乾的就是這種競爭大,門檻高的行業,造船,機床,蒸汽機等等莫不是如此。
這些高門檻行業看似有諸多缺陷,但是卻有著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一旦能夠在市場中立足,那麼就能夠穩固的獲得長期收益,這種業務才是支撐一家超大型企業長期發展的的核心業務。
李氏制鐵之所以能夠保持數十年的高速發展,並且規模越來越大,並且能夠有足夠的實力在諸多新行業裡不斷的進行試探,就是因為有著幾個能夠長期提供穩定收益的核心業務支撐。
而現在,李氏制鐵打算把電氣化也搞起來,作為公司未來二十年高速發展的核心業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