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種禁制出口也不是什麼新鮮產物,而是華夏中原王朝的傳統:華夏中原王朝在過去幾千年來,都非常重視戰略物資的出口管制,尤其是禁止擅自向草原地區出口牛角,鐵器,茶葉等戰略物資。

草原地區的人想要換取這些戰略物資,就只能用馬匹來換取。

而大楚帝國成立的初期,也對草原以及東擄,漠西地區執行嚴格的戰略物資封鎖措施,後續根據帝國的發展壯大,周邊局勢的改變,封鎖物件,封鎖物資種類也在持續的發生改變。

比如火帽擊發槍,在二十年代裝備服役後,就一直禁止出口。

順帶的還有製造火帽擊發的銅火帽以及相關技術,槍管制造技術等等,後來又把蒸汽機列為管制出口商品,禁制向土著出口蒸汽機。

發展到如今,大楚帝國裡的出口管制條例已經非常完善,根據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商品出口管制限制。

普遍來說,現代機械裝置一律不允許出口,線膛武器也一律禁止出口,相關的技術也禁止出口。

最為普遍的例子,就是蒸汽機了。

到目前為止,大楚帝國沒有出口過哪怕一臺蒸汽機……當然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蒸汽機流入到土著各國。

實際上,總會有人因為高額利益鋌而走險,透過各種方法走私裝置到海外土著國家。

之前楚國人攻打俄羅斯的時候,就在察裡津發現了一個俄羅斯人的小型兵工廠,裡面已經有了好幾臺老舊型號的蒸汽機。

一度引起了楚國官方的調查,可惜調查最後不了了之,因為這些裝置的銘文已經被磨掉,也沒有從俄羅斯手裡找到任何的檔案記錄,只知道這幾臺蒸汽機是俄羅斯從一個楚國走私商人手裡花費高價購買的,但是這個楚國走私商人是誰,已經無法繼續追查了。

而類似的情況實際上發生在世界各地範圍,尤其是一些普通機械裝置,在國內很多小機械作坊都能搞出來,然後偷偷摸摸的偽裝成為其他貨物運輸到海外地區,如果再進行拆裝運輸,到目的地後再進行組裝,那麼插扣的難度就會更大。

甚至很多走私過去的裝置,都不是賣給那些土著的,而是楚國人在當地開設工廠所採購的裝置。

當代裡,不少楚國人其實都在土著控制區裡生活經商,一些楚國人也會在當地開設一些簡單的工廠,但是大楚帝國是明令禁止向土著控制地區出口任何的現代機械裝置的,這些楚國人就會透過各種走私的方式弄來裝置。

想要全面,徹底的禁制各項工業裝置的出口,難度非常大,甚至不可能實現。

冷戰期間,美蘇關係如此緊張,防備如此森嚴,但是俄羅斯人依舊能夠透過走私,從日本人手裡弄來五軸加工中心。

可想而知,要想在十七世紀後期,在一個全球帝國裡搞全面的工業裝置出口管制是有多麼的困難。

而這也就帶來了一個普遍性的情況:那就是技術的擴散是不可阻止的,只能延遲技術擴散的速度。

不過對於大楚帝國而言,想要全面的禁制工業技術擴散不可能,但是遲緩擴散速度卻是可以做到的,同時也會針對性的對一些敏感技術以及產品進行嚴格管控。

這也是大楚帝國這麼多年來,從來都沒有放開過國防工業讓民間資本進入的緣故。

因為國防工業技術的管控極為嚴格,為了避免國防技術外洩,大楚帝國甚至都沒有在海外直轄領地裡建設任何兵工廠的打算。

大楚帝國五大武器公司的所有生產工廠,研究機構,清一色都在本土範圍,連美洲地區都沒有。

大楚帝國寧願花費高價千里迢迢把物資裝備和彈藥運輸海外地區去打仗,也不願意在美洲,南非,印度,歐洲這些地方建設兵工廠。

為的就是避免國防技術外洩。

此外,帝國官方雖然管不了小規模的工業裝置走私行為,但是卻可以控制工業裝置的大規模外流,同時在土著控制區裡直接進行打擊。

裝置走私過去了,你土著總得建立工廠使用這些裝置吧。

而大楚帝國在這些土著控制區裡也是有或多或少的情報來源,一旦發現有違禁裝置大規模出現,隨後而來的往往就是軍事行動了。

過去幾年,大楚帝國在印度地區裡執行過不少次的這種軍事行動,其中不少的工廠還是楚國人在印度的當地建設的呢,但是楚國官方對此的態度是非常統一的:發現一起,打擊一起。

不過也有一些工廠非常隱秘,搞的楚國人自己也不知,然後就弄出來了不少工業產品,而這些所謂的工業產品大多數以武器裝備為主。

承順四十三年春三月,歐洲陸軍司令部兼第二十七軍司令部,得到前線通報,一支印度僕從軍在中歐波蘭地區執行彈壓任務的時候,遭到了極大的傷亡,在步兵交火的時候竟然火力被壓制了……戰鬥過後這支印度僕從軍繳獲了一批不同尋常的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