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通宣訂購的裝置很快就到了,因為這些裝置並不是從國內本土運過來的,而是從不遠的西班牙地區的加的斯運輸過來的。

他的裝置供應商主要做的就是歐洲以及北非一帶的生意,之前北非以及歐洲的一些大楚帝國海外直轄領地裡也有部分工廠或礦場,同樣需要這些裝置,因此裝置供應商還有一些存貨,可以就近發貨。

不過當安通宣在裝置到貨之後,又準備訂購一批開採鐵礦石的裝置時,卻是被裝置供應商告知,新裝置恐怕要至少半年後才能夠到貨了。

最近一段時間,歐洲地區裡因為在屬國領地也是開放了鐵路,航運運輸以及農業生產、採礦行業的限制。

如此也導致了在歐洲地區裡,上述幾個行業所需要的裝置以及原料需求大幅度增加。

歐洲地區裡的各種機械裝置,尤其是礦產裝置以及火車相應裝置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導致供不應求,儘管不少裝置貿易商已經緊急向國內廠家增加訂單,但是海上訊息傳回去至少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而裝置運輸過來又至少需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

就這,還是極限時間,稍微有所延遲又得增加一兩個月的時間。

因此,半年內都無法向安通宣供貨了。

得知這種情況後,安通宣又找了其他幾家裝置供應商,可惜的是歐洲這地方的裝置供應商都已經普遍缺貨。

最後還是找到了一個掮客,聯絡到了一個在非洲中南部地區,主要是在南非地區活動的裝置供應商,弄來了一批鐵礦開採裝置和一臺新的火車頭。

儘管需要從南非調貨,需要差不多兩個月才能夠到貨,同時價格也比較貴,但是安通宣已經很滿意了。

在這個市場普遍缺乏裝置供應的情況下,還能夠在兩個月內弄到一批裝置開發鐵礦,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趁著這種時間優勢,他完全能夠在兩個月後大規模開發自己地盤裡的鐵礦,然後和煤礦一起運輸到馬恩島出售。

他得到準確的訊息,在直轄領地馬恩島裡開辦了一座小型的鋼鐵廠,目前正急需優質鐵礦石和煤炭。

馬恩島上開辦的小型鋼鐵廠,也是屬於這一次裝置管控放鬆政策浪潮的產物。

在這之前,雖然說大楚帝國的所有海外直轄領地都是可以合法開辦普通工廠,哪怕是鋼鐵廠,各種機械廠,但實際上海外直轄領地裡的工業發展除了少數地方外,其他的都不咋地。

比如在這之前,可沒有什麼楚國人在歐洲辦鋼鐵廠的……不是帝國官方不允許辦,純粹是划不來,商人們不願意進行投資辦廠。

如今在歐洲這片地方里,想要開辦一個鋼鐵廠太難了,那麼鐵礦石的來源就是一個大問題……鐵礦的開採不容易,同時大楚帝國之前禁制向屬國領地出口採礦裝置,只靠當地土著手工開採,那能開採幾噸鐵礦石啊?

還有這鐵礦石挖出來了,怎麼運出來啊?可不是什麼礦場的附近都有河流的。

類似的還有煤礦供應問題。

其次是技術人員也不容易解決,鋼鐵廠這種高技術含量的工廠可不是隨便找點人就能幹的,其中的諸多工作是需要高技術含量的技術工作人員,還有各種高階工程師等等,而這些人放在國內,那也是屬於收入比較高的階層了。

在大楚帝國的當代,鋼鐵工人因為行業繁榮,並且大多都是屬於技術工種,因此收入相當不錯的,當塗工業區裡的鋼鐵技術工人,月收入基本能夠達到六七元,這是個相當不錯的數字了。

而中高階技術人員就更不用說了,收入更高。

這些技術人員在本土就能過得很好,犯不著拋家棄子跑到海外去受苦受累啊,更不要說什麼帶著全家跑到海外去玩什麼移民了……雖然去海外移民可以免費獲得大量土地,但是但凡能夠在本土混下去的人也不願意跑去移民,其中道理也很簡單,工作機會,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等等都有關係。

因此在海外開辦工廠,尤其是新領地裡開辦工廠,最大的問題就是技術人員問題……在海外普通移民群體裡,你是找不到什麼技術人員,你得在本土裡找,但是想要請人到海外領地裡工作,那薪資可就非常高了。

你不給足錢,傻子才跟你去世人眼中偏僻落後,比偏僻農村還要差的海外領地,尤其是歐洲那邊破地方工作啊。

這薪水給多了,那麼人力成本也就上來了。

這說的還是技術人員,就算是打雜的普通工人你都不好找……因為能夠開辦工廠的都是直轄領地,而直轄領地裡的人口都是楚國人,可沒有什麼土著,這意味著你的的工廠只能僱傭楚國人幹活……

而跑到海外領地移民安家落戶的楚國人,雖然移民之前一個個窮的叮噹響,但是到了海外領地裡,甭管以前咋樣,但是隻要在當地安家落戶了,那麼就是人均小地主……人均幾十畝土地那都是最基本的。

只要你有本事不拋荒,海外直轄領地的官府就敢另外租給你更多土地讓你耕種,幾千上萬畝都是可以的。

所以,楚國的海外直轄領地的移民們,其他先不說,但是一個個用國內腹地的標準去看,全都是小地主……

就算糧食收購價比較低,移民的整體收入水準不算太高,到不了富裕的程度,但是人家至少吃喝不愁……

你給錢少了,人家犯不著給你當普通打工仔啊,還不如自己努力點租種更多的官田然後種更多的地呢。

你給錢多了,但是人力成本又上來了……

所以在絕大部分,尤其是面積小,人口少的海外直轄領地辦工廠,人力成本比本土辦工廠還要更貴一些……因為這些地方,基本沒有閒散勞動力,不像是國內一樣人口密集,農村人均土地數量非常有限,農村裡無法容納越來越多的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需要離開農村謀生,這也給國內的大規模工業化程序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