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陝一式機槍試射(第2/3頁)
章節報錯
而機槍的話,則是省錢多了,別覺得機槍射速快,就會消耗大量子彈,實際上一場普通戰鬥裡子彈的消耗也是有限的。
畢竟機槍也不可能一直扣著扳機不放,只要不是試圖用子彈進行大範圍長時間的壓制,搞盲射,那麼子彈的消耗也是有限的……不然的話,步兵攜帶的機槍子彈怎麼可能夠用。
而二戰到現代,一個輕機槍組攜帶的子彈普遍在四五百發,二戰德軍的MG42通用機槍組多一些,但也就八百多發。
真按照機槍理論射速去打,二戰輕機槍五六百發的射速,MG42一千多發,也就一分鐘不到的事。
但是理論射速是理論射速……別真以為在戰場上真的會有機槍持續的每分鐘都打出去幾百發子彈……不可能的。
實際戰鬥機槍都是以三五發的短點射為主,特殊情況,比如密集敵人出現的時候才會打個十發到二十發之間的長點射,幾百發子彈在戰況不是很激烈的時候已經夠用了……
不夠用也沒辦法,士兵體能有限,只能攜帶這點彈藥,多也帶不了。
————
機槍便宜,對於楚軍而言,得你用什麼角度去看待它……當你把它定位成單兵火力,和步槍進行直接對比的話,那麼就是昂貴無比,毫無用處的玩意,得大呼養不起!
但是如果伱把定位為步兵支援火力的話,和火炮進行對比的話,那麼就會發現這東西比火炮便宜多了,而且千米距離裡的直瞄打擊效果,比火炮還要更好一些!
畢竟火炮的射速是有限的,每分鐘兩三發撐死了,快速壓制以及持續壓制其實挺難的……而射速快的迫擊炮倒是能打的很快,但是一口氣打出去十多發炮彈後呢?
沒有然後了……攜帶的炮彈都打光了。
而機槍就好多了,攜帶的幾百發子彈,能夠用短點射持續戰鬥很長時間,還便宜……
這也是陸軍方面對機槍的態度……這玩意不是用來取代步槍的,而是用來取代一部分火炮的作用,用來降低整體成本的。
說白了就是個前線火炮的部分任務低成本代替方案。
主打的就是一個省錢……和海軍之前搞手搖機槍的動機是一摸一樣的,就是為了取代三十五毫米火炮,繼而降低成本。
當然了,這是一群將軍們所設想的理想低成本作戰方案,實戰中士兵們會不會嚴格按照將軍們的想法,面對一群敵人,把貴的迫擊炮和步兵炮先放一邊,只用便宜的重機槍迎敵……還是說機槍和火炮一起開火,作戰成本翻倍……
嗯,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按照軍方構想的火炮低成本代替方案的思路……那麼機槍的裝備數量就會非常大了。
光是陸軍,海軍陸戰隊,近衛軍,武裝稅警的地面戰鬥部隊,估計就得需要好幾千挺。
然後還有要地防護、陸軍的一些內河船隻軍艦上也會裝備這東西,這加起來也是個非常大的數目。
最後還有近衛軍以及海軍和武裝稅警,尤其是海軍那邊,之前連手搖機槍這麼笨重難用的東西都要了,並且裝備了不少上艦,如今有了更好用的陝一式機槍,陳友重都可以想象,到時候恐怕任何一艘軍艦上或多或少都會配屬這種機槍……而海軍的軍艦數量可是龐大無比的。
目前現役的各型號的護衛艦,總數就達到了三百多艘。
而各型號的巡洋艦也有上百艘。
戰列艦則是三十幾艘。
上述加起來,遠洋戰鬥艦艇就有接近四百多艘,還有一百多艘具備一定遠洋航行能力,數百噸乃至到千餘噸不等的近海巡邏艦以及近海戰列艦十來艘。
這加起來就是海軍所謂的六百戰艦計劃……大楚帝國過去二三十年來的海軍規劃,一直都是以維持六百艘戰艦為基準,並持續的進行更新換代而已。
除了這些海洋上的戰艦外,大楚帝國海軍還有規模非常龐大的內河艦隊……光是印度那邊,海軍就有各型別的內河戰艦一百多艘,非洲也有數十艘之多。
在歐洲以及黑海東歐地區,也有一百多艘……
美洲那邊,南北美洲加起來也有個一百多艘。
本土各地區也有不少的內河戰艦。
各種現役的內河戰艦,大概有五百多艘……
遠洋、近海、內河各型別戰鬥艦艇加起來,大楚帝國海軍足足有一千多艘!
這,也只是戰鬥艦艇而已,海軍還有一大堆輔助軍艦,如煤炭補給艦,綜合補給艦,快速補給艦,登陸艦,快速通訊艦,水文勘測艦,醫療船,施工船等亂七八糟的輔助軍艦一大堆。
大楚帝國海軍的規模其實非常龐大……當然只是數量多,但是船隻普遍偏小,最大的也不過萬噸左右,佔據數量大頭的還是一千多噸乃至數百,數十噸的護衛艦,近海巡邏艦,內河炮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實陸軍內部也有數量龐大的內河炮艇部隊,主要部署在海外各戰區,如印度以及歐洲……不過陸軍使用的炮艇要更小一些,大的不過幾十噸,小的甚至只有十來噸,甚至幾噸的小艇。
而這些軍用船隻,甭管戰艦還是運輸艦,多少都得裝備機槍……之前海軍訂購手搖機槍的時候,其實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取代部分三十五毫米火炮,作為中大型的輔助火力以及小型軍艦的主要火力,裝備在大量的海軍船隻上,降低裝備採購成本以及使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