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金陵級近海戰列艦這玩意,各國土著是沒指望能看見了,因為這玩意根本不會去海外駐防……人家就是專門為了長江下游以及近海這一片狹小區域的防禦作戰而設計的,作戰物件從來都不是各國土著,而是大楚帝國陸海軍。

各大軍種彼此內鬥相互防備,這也是大楚帝國軍界的一大特色。

各種大楚帝國的先進大噸位戰列艦,各國土著們基本是看不見的,日常武裝衝突裡也很少能接觸,因為相對於數量稀少的戰列艦,大楚帝國海軍日常所動用的戰艦,基本都是各種巡洋艦和護衛艦以及近海巡邏艦,內河炮艇。

這一次打奧斯曼人也不例外,來的只有一艘巡洋艦和兩艘護衛艦以及幾艘近海巡邏艦,再加上多艘內河炮艇。

畢竟歐洲艦隊裡的戰列艦,現在一共也就那麼兩艘,其中一艘還在南非港進行維護保養,還有一艘目前在英吉利海峽以及波羅的海執行巡航威懾任務也脫不開身。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楚國人並沒有打算在奧斯曼大幹一場,定位就是一場武裝衝突而已,達到目標了就會收手。

如此也就導致瞭如今君士但丁堡的奧斯曼人所能看見的只是一艘常州號巡洋艦帶領的小艦隊而已。

然而就算是這支小艦隊,卻依舊給予了奧斯曼人,尤其是其權貴們極大的震撼。

而在後續奧斯曼人再一次拒絕了楚國人提出來的開放市場,放棄黑海北岸,放開黑海海峽的協議後,地中海艦隊也是讓這些奧斯曼權貴們真正知道了什麼叫做現代戰艦的恐怖!

常州號動用了其一百五十毫米艦炮,在距離海岸尚有兩千米左右的距離上,在艦載熱氣球的較射引導下,開始對君士但丁堡進行遠端炮擊。

隨後兩艘護衛艦以及內河炮艦裡也開始加入炮擊。

這一場炮擊,動用一百五十毫米艦炮,一百二十毫米艦炮、一百毫米主炮乃是七十五毫米口徑的副炮,對著君士但丁堡的軍事目標乃至更遠處的縱深目標,包括奧斯曼人的王宮,軍營,倉庫等目標進行了覆蓋炮擊。

其最大的炮擊距離,達到了驚人的八千米。

其發射的五十公斤重的高爆榴彈威力十足,一顆炮彈下去幾乎可以摧毀一棟大型建築,那些什麼軍營啊,倉庫啊,宮殿啊但凡遭到一枚這種炮彈的炮擊,那基本都是被炸成廢墟的下場。

這一場炮擊僅僅持續了三個小時,卻是給君士但丁堡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並給奧斯曼人,主要其高層權貴們帶去了極大的恐慌。

三個小時的炮擊裡,君士但丁堡的大部分岸防炮臺都被徹底摧毀,城內的眾多軍事目標也遭到了摧毀,甚至就連其王宮都遭到了十多枚炮彈的炮擊,兩座宮殿被徹底炸成廢墟,並導致了多名奧斯曼王室成員的死傷。

這一次的炮擊,讓這些奧斯曼權貴,尤其是其王室知道了,戰爭和死亡是如此的近。

於是乎,他們一邊倉皇逃亡,一邊派人找楚國人求和!

打?

這怎麼打?連王宮的宮殿都被摧毀兩棟了,君士但丁堡都處於楚軍艦隊的絕對火力覆蓋之下了。

更重要的是,奧斯曼人和所有的土著國家一樣,都拿不出來有效的武器或其他什麼戰術來對抗楚國人。

別的不說,光是一個地中海艦隊就足以讓奧斯曼人抓瞎了……這還沒提楚國人的地面部隊呢。

楚國人這一次登陸奧斯曼的地面作戰部隊,加起來也有上萬人呢。

之前奧斯曼人在達達尼爾海峽兩岸動員調集了數萬人進行抵抗,結果然並卵……如果想要抗住這支大楚帝國地面部隊的進攻,他們少說也得再調集十萬精銳兵力來才行。

就這,還不定能守得住。

至少從之前西班牙人以及法國人的經驗來看,大機率也是擋不住的。

楚軍真發起狠了,光靠這一萬兵力就能橫掃整個奧斯曼帝國……嗯,前提是後勤供應不限制。

此外,楚軍又不是隻有地中海艦隊以及登陸達達尼爾海峽兩岸的萬人兵力,在歐洲地區,光是正規軍都有三個師,各種僕從軍有六個師,還有三個僕從軍師正在訓練當中。

這歐洲地區的陸軍兵力就達到了十萬人以上。

同時在黑海北岸的東歐地區,楚國人還投入了精銳的大楚帝國陸軍第十八師進行戰鬥,如果有需要的話,中亞方向的楚軍隨時都能再抽調好幾個師的兵力進入東歐地區作戰。

面對如此強大的大楚帝國,奧斯曼從一開始就沒有勝算,只是之前他們還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象罷了。

而隨著幻象的破滅,這些奧斯曼人,主要是奧斯曼人權貴們為了維持國體,為了榮華富貴不得不屈服選擇了求和。

也就是他們求和的早,在楚軍炮擊君士但丁堡三個小時後就求和了。

如果晚一些,拖個兩三天的話,歷史名城君士但丁堡都得徹底成為廢墟,就和之前的歷史名城特洛伊恰納卡萊一樣,大戰過後連完整的建築都沒剩下多少了。

楚國人在海外打仗,為了避免後續的入城巷戰傷亡,特別喜歡幹這種炮轟全城的事。

還別說,效果挺好的!

被打過的土著都得豎起白旗來一句:算你狠,老子投降!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