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 任重而道遠(第2/3頁)
章節報錯
之前擬定的三個產房的擴產產能,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龐大需求。
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自然是繼續加大力度擴產啊……這外頭一大堆人揮舞著支票就為了求購他們一套製冷裝置呢,不少公司寧願等待一年甚至兩年的交貨期也要下單。
松江貝爾公司的一票管理層,在承順四十年的冬天裡忙得腳不沾地,開始找廠房擴建更多的產能,尋找更多的零部件供應商等等,爭取在明年裡把預計產能再往上提一大截。
為了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松江貝爾公司在大過年裡都沒放太久的年假,只有區區三天而已,並且這三天內自願加班生產的話,工資直接按照三倍發放。
在訂單排滿的情況下,這生產線每停一天都是損失大量的金錢,為了維持生產,過年期間給工人們發放三倍工資也在所不惜。
而眼看著松江貝爾公司吃的滿嘴流油,其他幾個製冷裝置公司更是羨慕嫉妒恨。
有幾個製冷裝置公司,他們其實或多或少也有一些產品的,奈何效能太差,可靠性什麼的也差,市場上根本不接受,只能是接到一些貝爾公司不要的訂單……因為沒什麼訂單賺不到錢,同時還要繼續研發,這研發經費每天都嘩啦啦的流出去,因此其他幾個製冷裝置公司現在也是很難受。
饒是背後有李氏制鐵這個巨無霸總公司支撐的冠華機械公司,在透過收購了一家小製冷裝置公司真正進入了製冷裝置領域,也是被技術研發搞的頭痛不已。
松江貝爾公司在製冷領域裡提前了好幾年,但是就這幾年的功夫卻是讓他們構築起來了一道非常嚴密的專利防護牆。
製冷裝置裡的幾個重要核心部件,不少其他都是有公開專利,或者是其他行業就使用過的,但是也有一些零部件是松江貝爾公司為了研發製冷劑而專門研發的。
前者如壓縮機。
而後者如膨脹閥、蒸發器。
其他製冷公司想要在不侵犯專利的情況下就想要弄出差不多功效的零部件來,說實話難度不小,勉強弄出來了效果也很差。
在基礎核心專利這道攔路虎面前,饒是背靠李氏制鐵這種龐然大物的冠華機械公司,也是深感頭痛。
想要專利授權?這是不可能的,還不如直接砸一個天價收購貝爾公司呢……其實之前他們已經嘗試過,只是人家不賣。
現在的話……貝爾公司的市值已經連續飆漲,市值嚴重虛高,市盈率都上百倍了,高到讓總公司李氏制鐵看了都得沉默的地步。
不是買不起,而是誰也不願意當冤大頭啊!
市場上不少人都知道有臨江北路的機構資本在炒作製冷行業概念,吸引中小投資者入局,想要割一波狠的回血。
年中的帝國稅務機構對金融行業進行了一波比較嚴厲的偷稅漏稅打擊,好多投資機構都收到了天價稅款罰單。
這些機構被罰的太狠,也就想要趁著年關收割一波中小投資者,要不然還怎麼過年啊……
李氏制鐵如果真按照現在的市值收購貝爾公司,還不如直接送錢給臨江北路的那些機構投資者呢,好歹還能賣個人情……
專利授權不行,收購公司也不行,那麼只能自己研發了,但是研發這個事情嘛不容易。
當然還有一條非法道路,那麼就是侵犯貝爾公司的專利,但是一旦真這麼幹,都不用貝爾公司自己起訴動手,巡警機構裡的負責專利案件的巡警就會直接找上門來,然後提起公訴,再給你判罰一個超級罰單。
大楚帝國為了鼓勵技術創新,不僅僅設立了專利制度,更有著完善的維護專利制度的一整套專利法,而且巡警機構裡都設立了專門處理專利案件的巡警。
普通人小打小鬧,這些專利巡警也懶得搭理,不舉不究,但是企業侵犯專利……人家分分鐘找上門來充實業績。
冠華機械公司自然不會走這種非法道路,而是悶頭砸錢搞研發。
這還是背靠大樹,同時自身也有著空氣壓縮機這些業務可以輸血,同時之前又收購了一家小型製冷裝置公司,透過收購積攢了一些技術和專利的冠華機械公司。
就這樣的公司想要在製冷行業裡闖出一條可行的道路來都艱難的很,其他幾家公司就更難了。
但是前路艱難也阻擋不了他們的投資決心啊!
畢竟松江貝爾公司的巨大成功就在前頭擺著,而且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認識到製冷裝置的作用,市場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啊。
製冷裝置在運輸儲存以及工業生產上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大的,之前的肉類運輸,漁業運輸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就連很多對低溫恆溼有需求的專業工廠,現在都在打聽製冷裝置,想要升級工廠,提升產品質量以及生產效率呢。
如此龐大的市場,他們自然不會輕易放棄。
實際上,如今整個製冷行業,包括製冷裝置的生產以及應用行業,都和前些年的新棉布市場突然爆發有些比較類似的情況。
都是因為一種新型的裝置出現後,帶來了整個行業的革新,進而誕生了若干新型的大型企業,促進了諸多行業的洗牌以及發展,也誕生了諸多在這種浪潮裡崛起的富豪,高收入群體。
孫旭就是新型棉布爆發之後的直接受益群體。
從一個月收入不過幾楚元的普通機修師,再到安華紡織公司第二分廠的機修科科長,年收入接近三千楚元的核心骨幹工程師,他只用了區區幾年而已。
因為棉紡行業的變化,孫旭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從一個底層的技術工人變成了偽上流社會里的一員。
出入有私人四輪馬車,住在郊區豪宅別墅,家中有多個僕人、侍女伺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