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大企業和新興產業(第3/3頁)
章節報錯
然而在新型產業上,李氏制鐵的投資理念卻不是什麼單純的財務投資或合作,它們要的是新型產業,未來的核心業務!
因此同樣是投資,但是不同行業的玩法是不一樣的。
收購松江貝爾公司不成後,李氏制鐵公司轉手就收購了一家同樣研發出來了製冷裝置的創業公司,然後合併到旗下的壓縮機業務子公司,也就是李氏冠華機械公司之中。
李氏冠華機械公司,這家公司其實也是十多年前李氏制鐵收購而來的。
早些年空氣壓縮機出現,並陸續應用在工業上的時候,李氏制鐵公司也收購了一家壓縮機廠商涉足其中,結果十幾年過去了,這空氣壓縮機的市場體量也就那樣,始終都沒能發展起來。
這也是李氏制鐵旗下有諸多亂七八糟子公司的緣故,基本都是看到新產業出來了,然後就去投資,只不過絕大部分發展的都不咋地,要麼市場體量太小,要麼競爭不過別……有些最後轉手賣掉,有些直接破產了,有些則是維持了下來。
這早年收購的冠華機械公司,其壓縮機技術還是不錯的,擁有不少的領先獨家專利,並且是廣州機車公司的供應商!
為廣州機車公司製造的火車剎車系統,提供空氣壓縮機產品。
而製冷行業的核心裝置之一,就是這個空氣壓縮機,因此把新收購的製冷裝置合併到冠華機械公司裡也屬於正常。
如此,冠華機械公司成為了李氏制鐵旗下製冷裝置業務的負責全資子公司。
只是收購來的製冷裝置的一些技術不咋地,雖然能夠造出來製冷裝置,但是效能上和貝爾公司的差距太大了,市場份額頂多也就兩個百分點左右!
想要在製冷裝置這個新產業裡立足,還得需要李氏制鐵後續的龐大研發資金投入。
但是李氏制鐵的高層認為問題不大,因為製冷裝置這一領域裡,沒有太過關鍵的核心技術是被壟斷專利的,尤其是空氣壓縮機這一核心領域是被沒專利限制的。
其他的技術專利限制雖然有,但是捨得砸錢下去進行研發,總歸是能夠做出來的。
而李氏制鐵,別的不多,就是錢多!
無獨有偶,李氏制鐵動用旗下子公司,開始涉足製冷裝置領域後,也引來了其他一些大企業的關注。
這些大企業基本都是彼此關注的,太過隱秘的事情不好說,但是這種戰略方向的投資基本瞞不住。
於是乎,很多大公司的管理層們不用多久就知道了李氏制鐵想要進軍制冷領域。
不少大企業開始也仔細研究這一領域,看看未來前景如何,現在進入的時機對不對,機會有多大等等。
不過也有些企業的高層都懶得搞這些所謂的調研,直接悶頭跟進就是了……
企業競爭,也和軍備競賽差不多,一件武器厲害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敵人有的,你也得有,不僅要有,還得要比敵人更多!
當然了,這也和現在製冷行業規模太小,投資也不用太大有關係,畢竟這製冷行業的龍頭企業貝爾公司也不過是今年剛上市的公司,三十九年的營收才三十多萬楚元,營收主要來自於艦載製冷機,倉庫用製冷機。
整體制冷行業的規模還是很有限的。
如此情況下,投資製冷行業其實也不用多少錢……尤其是對於這些市值大幾千萬上衣的大企業而言。
幾十萬的投資那都是隨手的事。
於是乎……在承順四十年的下半年也就出現了這麼一種情況,製冷行業在去年裡的市場總規模,其實也就三十多萬楚元,今年會增加,但哪怕是翻倍增加,但也不太可能超過百萬楚元。
這個百萬楚元的資料,說的可是市場規模……不是什麼利潤。
然而,各方資本,尤其是那幾家大企業在製冷領域裡的砸下去的投資就超過了百萬楚元……
這讓松江貝爾公司的人看了都無奈……這些大企業是真心不要臉啊,在一個新興,市場規模都不過百萬的行業裡,直接投資進來上百萬。
不過鬆江貝爾公司也不怕,作為行業的開闢者以及領先者,他們有足夠多的技術優勢,同時這一次上市也湊集了多達數十萬楚元的資金。
而這些資金就和招股書裡說的一樣,將會投入到下一代製冷裝置的研發當中,不用多久他們就會向市場推出新一代的中央空調,以滿足專業工廠,高樓大廈,商場等場所的空氣溫度製冷需求……主要還是工廠需求,如今不少先進紡織企業已經向他們公司諮詢工廠用控制溫度和溼度的專用空調裝置的情況了。
李氏制鐵他們哪怕是超級大企業,手裡有著大量的金錢,但是在製冷領域裡,技術不行就是不行。
哪怕是砸大錢追趕,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畢竟前頭的松江貝爾公司,已經在製冷領域裡構築了一大堆的專利,想要繞過專利,同時還想要追上其效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甚至可以誇張的說,只要松江貝爾公司不開發一些製冷領域裡的核心專利,其他公司都只能繞來繞去,弄出來似而非似的製冷裝置,拉出去用都得人人嫌棄的那種……
手握諸多核心基礎專利的松江貝爾公司,天然就佔據了絕對的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