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登陸英倫(第2/3頁)
章節報錯
法國人的慘狀,被其他歐洲國家看到後,嚇壞了他們……有的國家,比如北邊的丹麥、瑞典、奧利地等國家一個個陸續進行了擴軍備戰,其中幾個並試圖進行聯絡共同抵抗大楚帝國。
但是也有的國家自感實力弱小無法抵抗而選擇了主動屈服,以一個更加主動積極的態度,試圖換取更好的投誠條件。
還有一些國家則是他們內部裡的部分貴族等利益體系,之前就和大楚帝國有著密切的生意往來,對於楚國人的到來非但不反對,反而是非常歡迎的,比如荷蘭裡的很多貴族商人們……他們其實很歡迎楚國人的到來。
因為他們本來就是靠著和楚國人做生意發財的,楚國人來了後,他們能夠繼續和楚國人做生意,甚至做的更大……嗯,大概就是歐洲當地各國裡的買辦集團了。
而這些人其實數量還不少,掌握的實力也不小。
荷蘭那邊的買辦就比較強悍,靠著楚國人的外部壓力迅速掌權,然後和大楚帝國前行了全面開放市場等一系列協議。
相對來說,荷蘭人獲得的條件還是比較好的,只是簽署了全面市場開放協議以及租借了港口給楚國人做生意而已,但是內政,外交乃至軍事方面的自主權還得到了保留。
楚國人來歐洲,也不是為了當什麼太上皇來的,實際上楚國人對在歐洲地區裡當家長沒啥興趣,大楚帝國遠征歐洲的目的從頭到尾都非常簡單且唯一:市場!
只要獲得市場,其他的其實都無所謂的……在法國以及西班牙那邊之所以搞的那麼狠,主要是當地的土著反抗過於激烈,為了杜絕後患出現什麼意外,更是為了威懾其他歐洲國家,楚軍自然會選擇一巴掌徹底打死,甚至為此清洗了當地大部分貴族。
當即便如此,也沒有把當地的所有貴族包括國王都直接殺死,而是留下他們充當殖民地區的統治者。
畢竟楚國人也需要一定數量的土著統治階層,來代替他們統治大量的土著,種田挖礦供應楚國。
只需要搞清楚了楚國人的核心需求,那麼就能夠很輕易的理解歐洲遠征軍的一系列行動了,也就能夠明白為什麼荷蘭人在選擇主動送上市場後,獲得了楚國方面的優待待遇了。
楚國對統治歐洲沒啥興趣……暫時也沒打算往歐洲,尤其是歐洲西部以及中部地區大規模移民。
他們從頭到尾要的只是市場!
荷蘭人給了市場,也就滿足了楚國人的核心訴求,其他的都好說……
其他幾個選擇主動歸順的歐洲小國,也獲得了差不多的待遇,只要放開市場,再給個租界港口之類的讓楚國人落腳做生意,其他的楚國人其實沒啥興趣的……
當然了,全面開放市場,連關稅權力都交出去,這種事其實和淪為殖民地也沒啥區別了,所以大部分歐洲國家還是不願意的。
對大楚帝國全面開放市場,這種事可不好玩……你前腳敢開放,後腳你的手工業也就別想要了,緊接著在大楚帝國的龐大經濟體量的影響下,這些地方不可避免的會按照大楚帝國方面的需求進行特定農作物的生產,特定礦產的挖掘。
比如在印度部分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裡,大楚帝國為了獲得足夠的棉花采購量,會故意拉高當地的棉花收購價格,然後前期會進行糧食傾銷,迫使當地的的糧食價格暴跌……最後讓掌控了大量土地的印度地主王公們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拋棄種植糧食換種棉花!
在經過幾年的經濟調整,那麼當地的糧食以及棉花價格哪怕恢復正常後,當地的大量優秀農田也依舊種植棉花……因為大地主們種植棉花獲得的收益稍微高一些,同時種植農作物是有慣性的,需要經驗乃至相關工具支援的。
大楚帝國在這些土著控制區,也就是殖民地裡透過經濟手段,比如管控相關物資的出售以及收購價格,就能夠輕易的引導這些土著們種植特定的農作物,繼而滿足大楚帝國自身的需求。
所以全面開放市場這種事,並不是那麼輕易簡單的,這背後隱藏著一整套的經濟綁架,到時候怎麼變化可就輪不得這些土著們的想法了。
而這些東西,雖然很多土著國家裡的人也不知道,但是人家土著裡也有精英,這些精英們哪怕無法看清楚這一套全面開放市場背後的所有邏輯,但是多少也能夠看到一二……僅僅是看到的一二就足夠讓他們心驚膽顫了。
一旦全面開放市場,亡國滅種倒不至於,畢竟楚國人還需要這些土著人口種田挖礦,不會故意把他們都餓死,多少會給點吃的!
但是未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別指望翻身了,人民也別指望吃飽飯了……
他們還得慶幸,大楚帝國不搞奴隸制,要不然下場會更悲劇。
這些可怕的後果,讓不少自覺得實力還可以,同時不甘心的歐洲國家積極擴軍備戰,併到處聯絡,試圖組建反楚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