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全新的時代(第3/3頁)
章節報錯
羅志學其實不太在乎能不能在短時間內搞出來,哪怕十年,二十年後才搞出來其實也無所謂,反正機槍這玩意對於當代的大楚帝國而言,就是錦上添花。
別說機槍了,就算是二五步槍的裝備服役,羅志學其實也就前期稍微關注了一二,後面也懶得管了。
還是那句話,現在的大楚帝國在軍事力量上,就已經能吊打全球了……搞不搞新武器其實都對帝國目前的戰略影響不大。
海軍那邊因為沒什麼壓力,甚至都開始走回頭路,玩低成本海軍路線去了,同時在戰略上也從以往的爭奪制海權,變成了以海制陸,開始注重發展專職在海外地區服役使用的:近海巡邏艦,大噸位的淺水炮艦。
有種類似二十一世紀初期裡,美海軍放眼全球無敵手的時候,然後轉身去搞頻海戰鬥艦去的感覺……理由都是差不多,那就是海上沒啥敵人,海軍為了找存在感,搞軍費,所以就玩以海制陸去了,然後就弄出來了一票頻海戰鬥艦。
只是美國人比較倒黴,沒多久就發現又冒出來一個海上對手,海軍的任務重心又得變成爭奪制海權,如此大背景下,頻海戰鬥艦自然就變成了垃圾貨色,甚至被形容為美海軍最近三十年的最大戰略失誤!
但是架設沒有強力對手的突然崛起,那麼美海軍的以海制陸戰略就是理所當然的。
而大楚帝國海軍這邊,在肉眼可見的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內,都不可能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對手……就歐洲那一票還停留在滑膛槍炮時代的歐洲國家,而且這些國家已經逐步淪為楚國的經濟殖民地的情況下,給他們一百年都追不上大楚帝國海軍的步伐。
因為大楚帝國,絕對不可能給他們完成工業化的機會!
在大楚帝國的全球戰略安排裡,歐洲以及印度非洲這些地方,老老實實當經濟殖民地,種田養羊就好了,別來搞什麼工業……工業這玩意真心不適合你們這些土著。
沒有對手的情況下,大楚帝國海軍自然而然的也就開始搞以海制陸了……總不能連海上對手都沒有了,然後還一股勁的造萬噸戰列艦爭奪制海權吧。
那不閒得蛋疼啊,有錢也不能這麼燒啊!
這也是羅志學沒有反對海軍開歷史倒車,開始搞低成本戰艦的緣故。
相對於這些軍事細節上的事情,羅志學更關注的是全球軍事戰略上的佈局,準確的說是全球擴張的佈局。
如今帝國在歐洲地區已經開啟了局面,連續拿下了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法國這三個國家的市場,那麼就要再接再厲,把歐洲其他地方的的市場也拿下來。
帝國要的是一整個歐洲市場,可不僅僅侷限於少數幾個國家。
為此,羅志學在承順三十九年的時候,幾次批准了陸海軍提出來的增援以及輪換作戰的請求,新派遣了兩個步兵師以及一個騎兵師抵達歐洲戰場,同時把第五十三師這個已經在海外地區執勤作戰多年的部隊調回本土休整。
大楚帝國裡現役甲等師以及乙等師那麼多,總不能把仗都交給固定的幾支部隊打不是,這都不是戰鬥力,傷亡,後勤這些問題了。
而是很多軍官們也需要上戰場的機會撈資歷和軍功啊!
所以大楚帝國長期以來都是採取輪換作戰制度,海外作戰的部隊一般都是在海外部署兩三年左右就會調回國內,國內從本土再調換部隊去輪換。
這種輪換也只是人員的輪換,武器裝備一般都不會帶著走……第五十三師離開歐洲的時候,武器裝備都留下了,然後交給了接防的大楚帝國陸軍第三十六師。
陸軍第三十六師,也是一支乙等部隊,之前長期駐防在本土,最近幾年在訓練以及演習當中表現出色,所以獲得了調防海外作戰的機會。
這對於第三十六師裡的一票軍官們而言可是大好事,去歐洲轉一圈,只要不是太倒黴,總能撈取一些資歷和戰功的,這未來升遷也就容易了。
不然他們為什麼要在本土進行訓練和演習的時候這麼努力啊,可不就是為了撈取外派作戰的機會嘛!
如今他們終於是如願來到了歐洲。
除了第三十六師這個和平時期乙等配置,輪換作戰實施甲等配置的部隊外,楚軍還向歐洲方面派遣了兩支真正的甲等部隊,即甲等步兵師以及甲等騎兵師。
即大楚帝國陸軍第六步兵師、大楚帝國陸軍第十三騎兵師。
如此一來,大楚帝國在歐洲地區已經有了三支真正意義上的甲等師部隊,再加上二十七軍軍部的獨立炮兵,其一線兵力達到四萬人。
除了這些甲等配置的主力部隊外,還有作為輔助兵力使用的僕從軍,包括印度軍團的兩個師,北非軍團的一個旅,扶桑軍團的一個旅,這些僕從軍加起來,也有四萬多人,這四萬多僕從軍,都是屬於標準的線列時代的軍隊,配屬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可發射木製彈託圓盤引信的滑膛火炮。
兩者相加,楚軍光是陸軍方面,在歐洲以及北非地區就派遣了九萬多人的兵力。
此外海軍陸戰隊以及近衛軍在歐洲以及北非地區,加起來也有幾千人的規模,那麼總量就能夠達到十萬人。
比南北美洲加起來的兵力還要多……
從這個兵力數量以及和美洲地區的兵力對比,就能夠看出來大楚帝國對歐洲地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