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他們更是想要把胸甲都給捨棄了……只是礙於天下第一重騎兵的面子,覺得連個胸甲都沒有的話,自己還算重騎兵嗎?和其他輕騎兵有啥區別?

但在實戰當中,自詡為重騎兵的近衛軍第一騎兵團,整體作戰方式和其他甲等輕騎兵其實沒啥兩樣,都是走快速機動部隊的路子。

當然,拿著騎兵刀乃至長矛進行衝鋒,依舊是騎兵部隊的常規訓練專案,很少用不代表不會用、不用……

必要時候,楚軍也會發起騎兵衝鋒的,只是相對用的不多而已,畢竟絕大部分情況下都能拿著槍炮殺傷敵軍獲得勝利,也沒必要發起騎兵衝鋒啊!

倒是印度軍團第四師的騎兵團,還保留著衝陣能力,屬於標準的線列時代的輕騎兵團。

不過他們日常裡其實也以執行偵查任務,戰場掩護為主,不到必要時候也不會進行衝陣。

印度軍團第四騎兵團,除了軍官外,騎兵都是印度賤民組成,不過印度軍團雖然是僕從軍,但各種裝備和戰術採用二十年代楚軍線列時代乙等標準……畢竟這些僕從軍裡的所有軍官都是清一色的楚國人,學習使用的都是楚國人自家的戰術,你讓他們玩其他土著國家的戰術標準他們也不會。

因此印度軍團第四騎兵團,其騎兵編制和戰術實際上是二十年代楚國常規輕騎兵部隊的翻版,四個騎兵連,單馬單騎,共有騎兵八百餘人。

遠征法國,乃至遠征歐洲,楚軍抽調的騎兵部隊其實都不多,並沒有獨立騎兵部隊,只有兩支師屬輕騎兵而已。

但是這並不影響楚軍在歐洲連戰連捷,沒辦法,楚軍火力太兇猛……

然而楚軍現在在騎兵建設上,逐漸朝著快速機動部隊的路子走,放棄了傳統騎兵部隊的一些戰術戰法,並不意味著其他國家的騎兵部隊也這樣……或者說能這樣。

楚軍的騎兵部隊在戰術上運用上的大幅度轉變,是建立在大規模服役裝備後裝線膛武器的前提下的,火力密度不足就學楚軍騎兵玩快速機動化,甚至放棄盔甲,會死的很慘的……

畢竟之前的滑膛武器時代裡,楚軍騎兵的密集衝鋒那可是楚軍騎兵的招牌打法,非常強悍。

法國人也好,西班牙乃至其他歐洲國家也好,他們的騎兵依舊還保留著傳統的戰術戰法,在戰場上進行衝鋒依舊是他們的主要職責之一。

甚至他們都還保留著相當多的重甲騎兵,穿戴著盔甲,拿著長矛或手槍作戰!

這一次法國人就是想要用傳統的騎兵衝鋒來粉碎楚軍炮兵的巨大威脅。

但是很可惜,他們的意圖在剛冒出來,甚至都還沒到實施的時候就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發現法國騎兵非但不投降,反而要反擊的時候,楚軍的炮兵部隊第一時間就給他們送上了急速射大禮包!

首先是海軍艦炮,然後是陸軍的野戰火炮,持續的密集炮擊讓剛集結起來,還是在開闊地帶集結並前進的法國騎兵們,在遠遠沒有抵達預定戰場,甚至都還沒有上馬發起衝鋒的時候,就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鋪天蓋地落下的炮彈,讓這些還沉浸在三十年戰爭時期騎兵戰術的法國騎兵們,第一次認識到了什麼叫做現代戰爭。

在開闊地帶集結騎兵,並彙整合密集陣型前進的騎兵,那就是楚軍遠征炮兵的活靶子,遭到炮擊的時候,生存率比在前線依託防禦工事的步兵低得多。

隨便一發炮彈命中,就能輕易的帶走一堆法國騎兵的性命。

而持續不斷的炮彈所掀起的爆炸,也讓那些沒有經歷過爆炸場面,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戰馬變的躁動不安甚至帶著騎兵到處亂跑。

當楚軍的炮擊持續不停的時候,法軍的騎兵們再也無法維持密集陣型,為了躲避炮擊他們不得不主動散開,由此形成了咋一看上去幾乎漫山遍野很嚇人的場景,但實際上厚度嚴重不足的零散隊形。

而這還不算完……當法國騎兵們冒著密集的炮火,徒步牽著馬匹前進的時候,楚軍的兩支騎兵團也靠近了。

楚軍的騎兵們也沒有上前,就是遠遠的在後頭使用騎兵炮進行炮擊,偶爾有法軍騎兵忍不住衝過來,就在數百米範圍內用後裝步槍進行密集射擊攔截。

如果法軍騎兵大規模往前衝擊,楚軍騎兵直接上馬撤退。

如此一來一往,法軍的騎兵更難受了!

很快就有法軍的騎兵將領受不了這種狀況,開始下令讓騎兵們上馬加速前進,不惜提前消耗戰馬體能,也要儘快抵達預定出發陣地,然後發起衝鋒。

但是最終他們還是沒能完成這個意圖!

當他們靠近千米左右的時候,前方的楚軍步兵們也已經等待多時……

接下來就是更加猛烈,更加密集的炮擊,連楚軍的70毫米步兵炮甚至印度軍團的滑膛炮都加入了炮擊。

而楚軍的步兵們,也打出了遠遠超出法國騎兵想象之外的密集火力!

僅僅是幾分鐘後,最勇敢,決心最大,冒著楚軍猛烈炮擊和步槍火力,依舊頑強發起衝鋒的千餘名法軍前鋒騎兵就傷亡殆盡。

下一瞬間,徹底意識到事不可為的法軍騎兵大規模轉身逃跑,試圖撤離戰場,然而這個時候楚軍的騎兵又追了上去痛打落水狗!

一場騎兵反擊,直接導致法軍騎兵戰死超過三千人,受傷者無數,而戰果只是消耗了大量楚軍炮彈,造成大約百餘名印度軍團士兵的死傷。

他們別說摧毀楚軍的炮兵陣地了,實際上連靠近楚軍炮兵陣地五百米都沒能做到……

在楚軍的密集火力面前,傳統騎兵已經嚴重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