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都看過後,宋二牛卻是把他們都給否決了……還是差不多的原因,這些願意轉手的成衣工廠都存在大問題。

並且都存在著裝置老舊、技術人員流失嚴重的問題,同時這些工廠基本也都是純粹的加工廠,沒什麼自己的核心技術。

而宋氏服飾公司,可不是什麼普通的成衣加工廠,人家宋氏服飾公司也是有自己的一些獨特技術的,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帆布。

帆布其實是一個大類的紡織品,可不是說隨便拿一種帆布過來就能夠做成衣服穿在身上的。

宋氏服飾公司在多年的摸索和研究裡,已經是研發出來了幾種具有獨家專利技術的帆布品種,這些帆布在保留耐磨等特性上,更加柔軟舒適。

這種獨特的軟帆布,也是宋氏服飾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這些年用帆布做成衣的企業不是沒有,但是沒有一個能夠像宋氏服飾公司做的這麼成功的,就是因為宋二牛在崛起後,花費了大資金投入帆布的研發當中,搞出來了幾種很不錯的帆布布料。

如此,牛仔牌帆布衣服,相當其他廠商的帆布衣服穿著更舒服,更耐磨,色彩表現更好。

尤其是幾種獨特的染色工藝,讓宋氏服飾公司做出來的帆布衣服,在靛藍色上表現的非常出色。

這種布匹,宋氏服飾公司內部稱呼以及對外宣傳上,稱之為牛仔布。

而且這玩意的成品以及一系列的生產工藝……宋氏服飾公司還有獨家專利,其他紡織公司或成衣公司還沒辦法仿製……

儘管宋氏服飾公司自身並不大規模生產帆布,他們會向帆布供應商採購符合自身技術標準要求,也就是質地緊密,厚實的帆布!

但是這些都是基礎帆布,後續宋氏服飾公司自己的工廠,對於這些採購來的帆布進行深度加工,主要是進行軟化處理以及印染處理。

至於為什麼不自己直接生產基礎帆布……因為這涉及到了織布產業,而織布產業的競爭就太激烈了,劇烈競爭的情況下,對外採購非常便宜,而且因為這玩意也不是什麼高技術的東西,滿大街都是,也不用怕被針對進貨渠道……

不客氣的說,只要宋氏服飾給出技術標準,國內沒有一千家,也有八百家織布廠能夠根據技術要求織出來相應的基礎帆布。

所以基礎帆布不是重點,重點是宋氏服飾公司自己搞的軟化以及染色工藝,這玩意才是核心技術,也是直接提升牛仔布附加值的一環。

自己軟化處理以及染色完畢後,這些牛仔布就會進入縫製分廠,按照不同的款式以及尺寸進行裁剪,最後使用機械進行縫製變成成品衣服,也就是牛仔褲,牛仔上衣,夾克這些成品對外出售。

然後被美洲地區廣大的農民以及工人們購買,主要是在工作的時候,作為工作服穿,走的還是低端市場。

至於日常居家或者是外出逛街,乃至其他一些正式場合裡,哪怕是底層的工人農民,一般也會穿著職業裝或者漢服……這也是服飾行業裡的所謂中高階市場,但長期都沒有形成量產模式,主要是被大量的小作坊所把持,甭管是街頭巷尾的小裁縫鋪,還是說那些知名服飾設計師的高階成衣店,其實本質上沒啥區別,都是些小作坊……

無數成衣商家都想要進軍中高階市場,但是基本都沒能成功,宋氏服飾公司也在搞這一塊中高階的市場,但是別說高階了,中端市場都搞不進去……

量產的成衣哪怕所謂質量好,你想要賣高價暫時市場也沒人接受,也競爭不過那些小裁縫鋪,不得不說是很尷尬的事實。

宋氏服飾公司的尷尬,其實就是目前大楚帝國裡整個成衣行業的尷尬……只能在低端裡廝混,中高階的市場卻進不去。

美洲那邊可能好點,畢竟都是底層移民為主體,這些底層移民一開始穿牛仔褲這些,等稍微有錢後也會部分人會繼續選擇牛仔布衣服為日常著裝,但整體數量還比較少,影響不大。

怎麼呢,傳統的力量是強大的,過去幾十年裡大楚帝國社會上在男性服飾上,已經形成了兩個比較刻板,很多商家想要改變都改不過來的著裝習慣。

那就是底層工人、農民日常外出,參加一些不算太正式的場合,或者是文職人員工作的時候,普遍穿職業裝……而且是千篇一律,款式都差不多……顏色上也以黑色為主,再輔以少數的灰色,褐色,深藍色這些色調。

至於男性漢服就更不用說了,這玩意幾十年都沒啥變化……不像是女性的漢服變化多端,各種各樣的都有。

一些改變後的女性漢服,都和後世近現代的女裝裙子差不多了,根本沒有所謂的傳統漢子的影子!

但是……即便是這些改良變化後的所謂漢服,已經和傳統女性漢服有極大的區別了,但是在歸類上依舊是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