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後世不少人翻譯出現誤差,再加上對面日本人用騎兵中隊的稱呼,以至於很多人都把騎兵中隊和騎兵連混為一談。

最後導致很多人就誤認為拿破崙時期,或同時代歐洲騎兵的騎兵團轄四個騎兵連了,其實不是,通常來說人家一個騎兵團轄三個或四個騎兵中隊,每個騎兵中隊有兩個騎兵連。

所以拿破崙的一個騎兵團,他有六個或八個騎兵連,這一個騎兵連的兵力理論上在八十多騎到一百一十多騎不等。

拿破崙戰爭期間的歐洲軍隊裡的騎兵中隊是屬於騎兵連和騎兵團之間的編制,具體叫什麼,屬於翻譯問題!

至於二十世紀後日本人的騎兵中隊,那可是真的騎兵連了……早期日本騎兵裡上頭是有著大隊,大隊上頭再有聯隊的,這個大隊,其實才等同於十九世紀歐洲騎兵部隊裡的騎兵中隊。

不過後來大家都玩小團大連編制,日本人因此取消了騎兵大隊編制,變成騎兵聯隊直轄騎兵中隊。

同時期歐洲軍隊則是把騎兵中隊撤銷,採取騎兵團直轄騎兵連的模式。

最終出現了翻譯稱呼裡騎兵中隊等同於騎兵連的情況。

編制其實大家都差不多,只是翻譯不同而導致的錯覺。

楚軍裡的騎兵編制,目前就是一個騎兵團轄四個騎兵營,騎兵營下設兩個騎兵哨,騎兵哨下設兩個騎兵隊,隊下面再設班。

而郭成勇,就是騎兵營副營長兼任第二騎兵哨哨官,陸軍上尉軍銜。

這樣的他,其實在老家裡那都是家人乃至親戚們的靠山……

去年回到家鄉探親並在重陽祭祖的時候,他可是坐在前頭,那些族老們都得恭恭敬敬陪著。

然而在老家裡是風光了,但是在軍中卻是艱難的很,想要往上爬可沒人會幫他,都得靠自己。

當年他為什麼畢業後主動申請來西域邊疆服役啊……就是因為上頭沒人幫襯,他要是敢留在中原腹地的騎兵部隊裡服役,那隻能按部就班的慢慢積累資歷,這輩子能夠混一個少校軍銜退役那都是燒高香了。

然而到了邊疆服役後,哪怕是沒有大戰功,但是苦勞和一些尋常小功勞還是有的。

整體來說,邊疆地區服役(包括海外領地)的軍官,其晉升速度比中原地區服役的軍官要快得多,而且快不少。

如果遇上大規模戰事,再立下大功勞的,那麼升遷就更快了,跟坐火箭一樣也是有可能的。

之所以會出現的差距,理由很簡單……人家在邊疆或海外挨凍受苦時不時還打一仗,你在繁華中原吃好喝好,這晉升速度要是還一樣的話,誰還去邊疆或海外啊,可不就得一個個往繁華腹地的城市裡鑽!

所以在西域邊疆從軍,苦那是真的苦……這破地方不是沙漠就是戈壁灘,要麼就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自然環境惡劣的很,距離家鄉也是數千裡之遙,郭成勇來到這裡數年之久,只在去年探親回去過一次。

但是晉升快那也是真的快!

郭成勇在第二騎兵軍裡服役六年,說起來其實也沒有打什麼太大規模的戰役,更也沒有獲得太大功勞的情況下,就是一些小打小鬧的小戰鬥而已。

然而就這樣,他依舊順利晉升為陸軍上尉,這要是換了其他地方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今年他也不過二十九年而已,如果這一次出征哈薩克汗國立下功勞的話,熬幾年就能夠跨過很多軍官的門檻,成為一名少校。

三十出頭的少校呢,不管放在那裡那都算得上是年輕有為,未來的將軍候選人了。

所以,郭成勇其實很期待戰爭的到來,他十餘年的寒窗苦讀,多年的艱苦訓練,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在戰場上立下功勳,進而出人頭地,甚至給自己,給家人幹出來一個將軍!

只是,這一場戰爭,能夠給讓他如願嗎?

腦海裡浮現著諸多不同的人或事的郭成勇,根本就無心午休,就這麼半眯著眼。

而等到傍晚時分,卻是有團部的傳令兵過來,說是團長讓各哨長以上前往團部開會。

去到後,身為副營長兼哨長的他自然沒什麼發言權,只是聽著上頭的幾個校官們安排作戰計劃並訓話。

他們的命令很簡單,他們整個第三十七騎兵團,明天一早就出發,充當全軍先鋒部隊探索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