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海軍蒸汽機工廠(第1/3頁)
章節報錯
隨著羅志學下令開始測試,試驗場上的眾多火炮也開始了準備。
最先登場的開始一門準備工作比較方便和快速的小口徑前裝線膛炮。
“這是河北武器公司所研發的七十五毫米口徑前裝線膛野戰炮,這款火炮比較輕便,放列權重只有八百七十公斤,倍徑為二十四倍,發射榴彈的時候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三千五百米,其榴彈爆炸威力比我們現役最新服役的二十三年式115毫米青銅滑膛炮的圓球榴彈要大得多。”
“不管是射程還是殺傷力,都要遠遠超過如今我們現役大量裝備的二十三年式115毫米青銅野戰炮,但是其放列全重(炮管加炮架加輪子)八百五十公斤,比二十三年式115毫米青銅野戰炮的一千一百公斤要低不少,機動性要更強。”
“我們陸軍方面,有意讓這種級別的前裝線膛火炮取代115毫米野戰炮的戰術任務,充當師屬遠端壓制火炮。”
羅志學一邊聽著介紹,一邊看著前方的哪門火炮,這門火炮從外表看上去其實並不大,光看那根炮管就知道是小傢伙……這看習慣了楚軍裡的中大口徑火炮,再看這種七十五毫米口徑的火炮,說實話羅志學覺得這玩意有點小……
畢竟這玩意口徑上只比作為步兵炮使用的六十五毫米野戰炮大一些而已,放在大楚帝國陸軍裡,那都是倒數第二個的火炮口徑了。
哪怕是羅志學知道原時空裡近現代的師屬火炮,很多都是採用七十五毫米口徑的,但是人家是啥時候啊,那都是十九世紀晚期乃至二十世紀前期了……那都電氣化時代了,技術水準不是現在的大楚帝國所能相提並論的。
更先進的技術,自然能夠用小口徑火炮併發揮出來更大的威力……同樣的炮管,人家能打五六千米甚至更遠,自家的只能打個三千多米。
羅志學有些擔心,這麼小的火炮,能不能勝任師屬遠端壓制火炮的重任……
但是……這個想法只冒出來一秒鐘後就被他自己給甩出去了,剛才他陷入了思維誤區。
總覺得小口徑火炮的射程不夠……但是一時間忘記了大楚帝國的敵人們的火炮更差勁。
打那些土著的話,其實陸軍火炮三四千米的有效射程還是說五六千米的有效射程,其實區別都不大,因為一旦超過了兩千米的話,土著的火炮基本就失去了威脅,而己方的火炮依舊能夠準確命中敵人。
算了,射程夠用就行,也沒必要非要搞五六千米甚至更遠有效射程的火炮。
而威力的話,因為圓柱形炮彈的緣故,雖然口徑小一些但是威力還是相當不錯!
圓柱形炮彈帶來的更多的裝藥量,更大的爆炸威力,這是線膛火炮裡的一大重要優勢,也是促使軍方換裝的決定性原因之一。
更何況,楚軍一向來有在師屬炮兵團裡同時配屬野戰炮和更大口徑榴彈炮的傳統。
就和現在的115毫米野戰炮和150毫米輕型榴彈炮搭配使用一樣,回頭給師屬炮兵部隊大規模裝備新式線膛火炮的話,就給這種七十五毫米線膛野戰炮,搭配一款個更大口徑的榴彈炮。
到時候遠端壓制有了,威力也有了。
然後軍級炮兵部隊再弄多一點更大口徑的榴彈炮以及短管榴彈炮,比如一百二十毫米口徑乃至一百五十毫米口徑,到時候威力肯定槓槓的。
楚軍因為喜歡使用榴彈的緣故,火炮的發展方向是偏向於大口徑,口徑大的火炮能夠發射更大口徑的榴彈,如此炮彈內的裝藥量就更多一些,殺傷力就更強。
只不過因為口徑大了後,為了控制重量確保機動能力,倍徑往往就會比較低。
比如最新式的二十三年式115毫米青銅野戰炮,倍徑只有十四點五倍,之所以倍徑比較低,就是為了控制火炮的重量,因此該炮只有放列權重一千一百公斤,勉強可以作為師屬野戰炮使用。
不過雖然倍徑低,但因為是青銅火炮,而且炮管比較厚實的緣故,其發射藥量可以用的比較多,打起來膛壓不低,因此發射實心彈的時候,其有效射程能夠達到一千五百米,而實戰中一千八百米也打過。
從滑膛炮的角度來說,這種火炮相當優秀,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目前大楚帝國製造青銅火炮的極限。
而楚軍對於火炮的分級使用,主要還是按照重量進行區分的,基本上師屬火炮的放列重量都限制在一千公斤左右,超過一百公斤勉強能接受,但是如果再多的話就不行了。
如果是步兵火炮的重量限制更大,超過四百公斤的基本就不要了,機動太難,要不起……楚軍裡的一系列六十五毫米滑膛野戰炮就是非常典型的步兵火炮,雖然稱之為野戰炮,但實際上也是屬於中等身管火炮,現役全系列的六十五毫米野戰炮,重量在三百二十公斤到三百八十公斤不等。
其最新改進型,也就是二十四年型六十五毫米青銅滑膛野戰炮,放列全重只有三百五十公斤,非常的輕便。
河北武器公司的這門七十五毫米線膛野戰炮的試射很順利,炮組連續發射了四枚炮彈,打出去了兩千多米,在遠方充當靶區的山坡上掀起了四團煙塵。
不過試射順利,並不意味著陸軍現在就會要這玩意……因為這東西各方面效能資料雖然看起來不錯,然而依舊有兩個致命的缺陷,首先是膛線加工困難導致成本不低,然後最為重要的還是膛線的使用壽命不高,身管壽命只有區區的三百發左右。
陸軍表示採購成本高一點都還能接受,但是隻有三百發身管壽命的火炮,而且還是用來充當師屬主力火炮使用,這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所以這種七十五毫米口徑的師屬野戰炮想要獲得陸軍的認可,走上戰場,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要走,最少也要解決身管壽命的問題,不說能夠做到一千發以上,但是再怎麼樣也得有個五百發吧。
要不然以陸軍打仗,動不動就打出去無數炮彈的傳統,一門火炮上了戰場,仗還沒打完呢,火炮就報廢掉了……
不僅僅這款火炮陸軍嫌棄,其他一些為陸軍研發的線膛火炮陸軍也因為其身管壽命太低而嫌棄……只表示會少數採購然後進行實驗性裝備,主要還是為了進行訓練,提前適應線膛火炮的戰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