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東西不適合充當火槍的發射藥使用。

後續栗色火藥如果能夠廣泛應用的話,對於大楚帝國的各種火炮的效能提升也有著極大的作用。

得知這個訊息的羅志學還在四月下旬的時候,看了一場軍方組織的新型火炮的試射。

而試驗的也不僅僅是栗色火藥這種發射藥,還有火炮本身,因為這一次參加御前試射的新型火炮,清一色都是前裝線膛火炮。

儘管以大楚帝國目前的基礎工業水平而言,生產製造線膛火炮有比較大的困難,其成本也會非常高,然而線膛火炮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威力卻是讓軍方無法拒絕。

前裝線膛火炮,對比以往的滑膛火炮所體現出來的巨大優勢,一個是有效射程,因為線膛的存在,可以輕易的讓火炮打出去幾千米甚至更遠的距離,並保持極大的精度。

第二個則是威力!

因為前裝線膛火炮使用的是圓柱形炮彈,擁有更大的裝藥量,而更大的裝藥量意味著更大的爆炸威力。

這從之前試驗裝備的海軍150毫米前裝線膛炮的威力就能夠看的出來,它的口徑只有150毫米,但是其爆炸威力卻是超越了楚軍目前現役的其他所有大口徑滑膛火炮,包括那些兩百多毫米的攻城重炮。

這讓該款150毫米前裝線膛炮,成為了大楚帝國目前威力最大的一款火炮!

這兩大優勢,足以讓軍方,尤其是海軍那邊忽略線膛炮成本高,身管壽命低下的缺陷了。

倒是陸軍那邊雖然也對前裝線膛炮很有興趣,也嘗試搞前裝線膛炮,不過沒有和海軍那麼大的決心,想要全面進行換裝。

對於陸軍而言,火炮這東西威力固然重要,但是成本也很重要,同時使用壽命也非常重要。

畢竟陸軍的火炮在使用頻率遠遠比海軍的高,尤其是很多海外部署的軍隊,打仗的時候隨便都能打出去幾十發炮彈,如果遇上攻堅作戰的時候,一門火炮打出去幾百發炮彈都是可能的。

你給他們只能打一兩百發炮彈的線膛炮,陸軍要罵孃的……因為這意味著一場戰役可能還沒打完,火炮就沒用了。

再就是成本問題……陸軍對火炮的成本要更加的敏感,不像是海軍一艘戰艦都是幾十萬的,艦炮的價格多一點少一點影響不是很大。

同時海軍方面的戰艦,因為蒸汽機動力的發展,導致船體設計變的更加麻煩,部署火炮的空間也更麻煩,因此目前更傾向於裝備數量少,但是射程更遠,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的艦炮。

整體思路就是利用蒸汽機動力以及射程更遠的線膛炮,玩放風陣戰術,儘可能的在遠離上幹掉對手,繼而避免在兩三百米的距離上和敵艦玩近距離海上排隊槍斃!

海軍的發展路線,也為前裝線膛炮獲得了更大的競爭空間。

因此這一次的新式火炮試射,主要看的也是海軍方面的前裝線膛炮。

羅志學一抵達試驗場,首先看見的就是前頭的一排黑乎乎的火炮,其中的一門大炮更是引起了羅志學的注意。

這玩意很大,比周邊的其他新式火炮明顯要大一圈!

不用羅志學開口詢問,一旁的官員就主動開口解說了起來,透過解說羅志學知道了。

這是當塗重型火炮廠最新研製的200毫米前裝線膛艦炮,炮重足足十幾噸多,光看重量就知道這玩意是典型的大口徑加農炮,只能作為艦炮或要塞火炮使用。

這玩意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五千多米,嗯,這是火炮自身的效能,但是想要命中如何遙遠的距離,前提是炮手能夠準確瞄準……在陸上都還好,如果是在海面上那麼基本要抓瞎。

如今情況下光靠原始的觀瞄手段,海戰中想要擊中五千多米外的敵人,各路神仙一起來給你祈禱,那都沒用!

除了這門大傢伙外,更多的還是其他口徑,不同分類的前裝線膛炮,而其中最為引人重視的不是200毫米艦炮這種大傢伙,而是一種新型的150毫米艦炮,而這玩意才是海軍最重視,準備大量裝備的新型艦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