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郭全書之卒(第2/3頁)
章節報錯
而託博是大楚帝國最靠近西線的戰略據地,距離秋明不過兩百多公里,並且兩者還有河流相連,把和通兵工廠搬遷到這裡,可以就近為當地駐軍提供彈藥補給。
因為新北兵工廠(新西伯利亞)以及託博兵工廠(託博爾斯克,後世屬於秋明州)的存在,後方的庫爾城兵工廠的戰略作用逐步下降,目前除了維持小規模的武器生產能力外,已經開始向民用產業轉行。
而依託這座逐步轉產的兵工廠,加上這裡的自然條件不錯,不僅僅是西伯利亞兩大河流的交匯點,而且周邊自然資源,尤其是礦產資源很豐富,同時規劃中的草原鐵路的終點,就是貝爾加湖畔的庫爾城,因此這個城市還是比較受帝國移民以及工商業界的歡迎的。
目前庫爾城已經成為了大楚帝國在北方廣闊西伯利亞地區裡規模最大的城市。
目前城區以及周邊郊區,即整個擁有常住人口二十多萬人,並且工業發展的還挺不錯的……幾乎靠著一己之力供應著整個勒拿河流域、葉尼塞河流域裡各移民定居點上的大部分工業產品的需求。
基於庫爾城的發展較好,同時小北海府的面積實在太大,帝國高層已經考慮著把小北海府從漠北省裡剝離開來,以小北海府為核心,加上其他幾個州府一起設省了,連名字都選好了,那就是小北海省。
而接過庫爾城兵工廠,承擔起來目前西伯利亞西線地區大軍彈藥消耗的乃是託木斯克兵工廠以及更前線的託博兵工廠(託博爾斯克)。
從帝國邊疆地區的一系列小型兵工廠的設立以及取消,也就能夠了解到大楚帝國為了解決前線大軍補給問題,還是下了諸多苦心的,如今在錫蘭島上設立兵工廠也是基於同樣的考慮。
但是為了確保後續的麻煩,錫蘭島的全面移民化是必須的,大楚帝國可不希望三天兩頭有土著來搗亂。
同時會因為成本以及技術問題,在邊疆前線或海外設立的兵工廠一般都是生產彈藥以及修理槍械為主,是沒有大規模生產步槍或火炮能力的。
主要是楚軍的武器生產,隨著技術的進步對技術的要求已經越來越高,如今的制式步槍以及火炮的生產難度都是比較高的,需要一整個工業體系來支援。
想要在海外領地搞這麼一個大型兵工廠的話難度非常大……或者說投資太大,沒那必要。
前線兵工廠搞搞彈藥生產,就近供應給前線大軍就行了,槍支火炮什麼的在國內生產並運輸過來也提高不了多少成本。
畢竟槍支火炮這東西雖然也是消耗品,但是消耗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打一仗士兵就換一支槍!
畢竟槍支火炮不是彈藥,打出去就沒了!
因為要在當地建立科倫坡兵工廠的緣故,對錫蘭島上土著的驅逐要加快,同時移民力度也要加大。
假以時日,錫蘭島必定能夠成為大楚帝國在印度洋上的永不沉沒的戰列艦,嗯,順帶還是兵工廠……
敲定這些基本的印度事務後,羅志學就讓臣子們各自散去辦事了,而他自己則是在午後時分出宮,前往看望前任參務大臣、太師、吏務部尚書郭全書。
先前皇家太醫院的御醫稟告,郭全書的身體已經到了大限,恐怕也就這幾天功夫了。
羅志學和郭全書君臣二十多年,相處一向來都很不錯,郭全書在承順二十五年秋天病倒後,羅志學也是多有關心,甚至連太師的頭銜都提前給了出去。
承順二十六年二月,已經臥床半年的郭全書正式乞骸骨,羅志學按照程式再三挽留後批准之,同時特旨封郭全書為侯爵,特指恩准原爵承襲三代,減等承襲罔替。
這是大楚帝國曆史上,第一位獲封侯爵的文官!
除了郭全書外,其他文官都未曾獲得過,這也是羅志學給郭全書的獨有殊榮。
正式致仕後,郭全書依舊天天臥床,等去年入冬後,清醒的時間都沒有昏睡的時間多了,雖然靠著頂級資源勉強吊著命,但是誰都知道他活不久了。
得到御醫的報告後,羅志學今天也就抽了時間去看了看他。
不過去到的時候,郭全書卻是已經陷入昏睡當中,羅志學擺了擺手讓郭全書的家人不要叫醒他,就是這麼站在床邊看著。
郭全書整個人看起來枯瘦,頭髮凌亂而發白……但實際上郭全書的年紀並不大,他在伏牛山從龍的時候,年不過二十三,到現在也不過五十歲而已。
五十歲也許對於下層社會的人而言,已經是古稀之年了,但是對於生活條件比較好的上流階層的人而言,五十歲也不算老。
朝堂上五六十歲的官員一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