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白振在印度走一圈,在戰場上繳獲的私人戰利品恐怕就能撈好幾萬楚元回來。

這可不是貪腐之類的,而是准許保留的私人戰利品。

大楚帝國的軍方為了激勵士兵們作戰的時期以及自主性,一向來都是准許士兵們前往海外作戰的時候,保留一部分的私人戰利品的,軍方和郵遞司一起搞的軍郵局在前線的一重大業務就是,把將士們的私人戰利品寄回將士們的家中。

所以楚軍的將士們,出海作戰雖然很辛苦也算是比較危險,一不小心就會染病死翹翹。

但是回報也是很豐厚的,和土著打仗的時候往往能夠繳獲不少的戰利品。

而在海外和土著們作戰的時候,關於戰利品的分配軍方一向來很人性:武器裝備糧食以及倉庫裡的大批金銀這些東西,那自然是要收繳國庫的,但是在戰場上繳獲的敵軍私人物品,小物件,比如首飾、玉器金銀器之類的,,只要不是太誇張,那麼就准許士兵們保留作為私人戰利品。

軍方吃大頭,士兵們吃小頭,大家一起吃吃喝喝,這就是軍方對海外作戰時的基本策略。

這不給點好處,你憑什麼讓士兵們漂洋過海去海外地區作戰啊!

要知道這年頭的海外環境可不咋地,士兵們可是要忍受著惡劣甚至動不動就會有非戰鬥減員的壓力呢。

就算用命令強壓著讓士兵們去,但是對軍心士氣的影響也會比較大的。

所以乾脆用戰利品作為補貼了。

出海賺錢嘛,不寒磣!

你說這會導致軍紀敗壞之類的,那個啥,只要不是禍害自己人,軍方高層才懶得管呢,甚至連文官都是懶得多說一句。

如此情況下,不少被派遣到海外領地服役計程車兵們,等服役回國退役回家的時候,往往已經能積攢不少身價。

其戰利品收入,往往能夠達到其常規薪資收入的好幾倍甚至幾十倍……畢竟楚軍裡的普通士兵的薪資收入,雖然包吃住管飽,但是現金方面的收入其實不多的。

因為楚軍採用的是義務兵和志願兵結合制度,普通士兵都是義務兵……來參軍的話,軍方包吃包住包穿,也會提供學習教育,專業技能培養,退役還可以拿一筆退役金或安排就業。

但是除開這些的話,是沒有薪資的……只有補貼,這個補貼不高,早些年的時候只有幾百文,後來逐漸上漲,目前也不過一塊二角。

這錢在目前的大楚帝國內已經不算高了,松江地區的一個普通工人,其月收入大概有三楚元到四楚元之間,其他地方低一些,但是基本也有兩三楚元。

雖然大楚帝國計程車兵們來參軍,基本都不是為了那點補貼,更多的還是為了其他東西,比如可以敞開了吃飯還有軍隊內的教育機會,專業技能培訓,退役後的穩定就業等等。

但是如果能夠拿到更多的錢,可樂而不為呢。

這到海外領地駐紮作戰一年半載,然後拿個價值數十楚元甚至好幾百楚元的戰利品回國,這是很多士兵們在跑到海外領地服役的最大夢想!

普通士兵們如此,那些軍官們也不例外,很多軍官到海外領地服役,一方面是為了累計資歷和軍功,另外一方面就是為了搞戰利品去的。

這些年大楚帝國攻克東南亞的眾多土著國家的城市甚至首都,國庫弄了一大筆收入不去說,光是那些參與行動計程車兵們,一個個都是吃的滿嘴流油。

而地位更高,權勢更高的軍官乃至高階將領們,一場攻佔土著城市的行動打下來,隨隨便便都能弄價值幾千甚至上萬楚元的戰利品收入。

白振率軍攻佔果阿,孟買,蘇拉特等印度西海岸各殖民地城市後,直接委託了西洋貿易公司,把自己的二十幾口箱子往國內寄回去。

裡頭一大堆亂七八糟的金銀首飾玉器寶石,又或者是其他什麼藝術品珍玩之類的,總價值怕是不下五六萬楚元,其中一些藝術品更是難以估價。

相對於白振在海外作戰所獲得的戰利品收入,羅志學賞賜給他的東西算不了什麼,哪怕是價值最高的那一匹金陵馬,價值也不過兩三千楚元而已。

但是,羅志學的賞賜,其意義不在於價值多少錢,而是在於政治意義。

承順二十七年已經過去兩個月了,除了節日常規賞賜外,因立功而獲得賞賜的人,暫時還只有白振一人而已。

而更重要的是,這賞賜一出,大家基本都能知道往年幾年,只要白振中途不犯錯,更進一步是大機率的。

所以這一份榮譽很是很沉甸甸的,比五六萬楚元的寶物貴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