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於一個十幾億人口的人口大國而言,義務教育是非常花錢的。

比如後世要供應上一點五億中小學生免費上九年義務教育……通常來說小學生補貼七百多,初中生補貼九百多……寄宿生還得再額外補貼兩三百快…綜合起來大概就是每人每年補貼八九百塊左右!

僅僅是補貼就一千多億,而這一千多億的補貼,還只是小頭……

實際上義務教育開支的大頭並不是書雜費這些東西,而是教師薪資以及學校的建設以及運營費用。

全國範圍內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薪資支出,一年就要一萬多億!

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經費支出,達到了兩萬多億,老師工資費用佔據大概一半左右。

然後高中以及大學階段實際上也有大量的經費支出,這個大概也是兩萬多億左右……整個公共教育支出差不多是四萬多億……

這個支出,超過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全年財政收入……別說財政收入了,絕大部分國家的GDP都沒這麼多。

嚇人吧!

而這也是一個人口大國搞義務教育的難度,更是一個現代化大國的實力所在!

一個人口龐大的國家,如果沒足夠的財政實力還想要搞義務教育,這不可能的。

至少換成大楚帝國這邊,暫時是絕對搞不了的……那麼多老師的工資都給不起!

不是大楚帝國不夠強,而是生產力沒到那個程度,財富積累也沒到那程度,硬要搞這種全面的義務教育要麼財政完蛋,要麼加稅強行搞,然後遍地起義……

所以大楚帝國在基礎教育階段裡,施行的是普惠性教育……用更簡單直白的話來說就是:廉價教育。

不是全免費,而是把價格拉低到一定程度,儘可能的讓更多人,哪怕是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能接受六年的小學教育。

這年頭楚國的年輕一代去城市裡打工也得講學歷啊!

想要進正規一點的工廠,你都得有個小學學歷,要不然人家不要你……

如何實現普惠性基礎教育?

大楚帝國方面採取的措施也不多,一方面是加大財政投入,另外一方面儘可能的壓縮教育成本。

加大財政投入不用說,這事一直都在幹,只是錢實在有限,但是全國那麼大,平分下來各地方也分不了多少,同時大部分地區的地方財政如果實力不行的話,那麼經費補貼就更少了。

而壓縮教育成本方面則是更重要一些,當然,這個壓縮成本並不是說降低教師薪資……教師薪資本來也沒多高,就是普通中等收入水平而已。

降低工資也容易惹來麻煩……所以帝國高層採取的辦法是什麼?工資不降低,但是官辦學校裡的教師人數卻控制的比較嚴格……

總之,錢就是這麼點,增加人數降低工資行不通,那麼就只能是降低人數維持工資水平了。

一個老師帶六十個學生的班級,和一個老師帶三十個學生的班級,兩者的教師成本直接相差一倍呢,帝國的諸多官員們又不傻,肯定是一個個都選擇搞大班教育制度啊。

一隻羊也是趕,一群羊也是趕……當然了,大班的教學質量肯定沒小班的好。

但是吧……有錢你可以去私立,沒必要和窮學生們擠一塊佔用公立教育資源,這叫為富不仁,楚國的教育官員們看著你都覺得你礙眼……

有錢你不去上私立,來官辦小學幹啥,搶普通老百姓的教育資源很好玩啊?

官老爺不爽了,反手就給你一巴掌!

私立學校裡你要啥就有啥,你有錢甚至都可以自行請一群各科老師在家裡教你,這是很多權貴家庭裡比較流行的所謂家庭教育,官方對此保持鼓勵態度,並且出了相應政策:哪怕你在家裡自學,只要你參加小學、中學畢業考試合格,官方也能給你發個小學、中學學歷證書……

很多頂級權貴家庭裡的孩子,都是在家裡接受小學乃至初中教育,然後才去外頭報考高中乃至上大學的。

大楚帝國在教育上還是很明確的:官辦小學乃至初中,各種經費補貼那都是給普通老百姓準備的;有錢人你自己花錢讀私立去,別來瞎摻和……

如果來摻和了搶佔普通人教育資源了,還各種叫嚷教育質量不行,老爺們就會讓你見識見識什麼叫破家縣令,滅門知府!

還有其他一些降低教育成本的措施,比如集中採購。

一開始書本費用太貴,那麼就進行集中採購招標的方式,讓企業進行競爭壓低價格,成本的把書本價格壓低到廢紙價……當然了這種書本你也別指望紙張和印刷有多精美,基本紙張和印刷都是隻保留在能用的水準。

但是書本的作用是傳承知識,而不是賣弄精美的紙張和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