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習俗(第3/3頁)
章節報錯
幸運的是,大楚帝國知道這些人才的作用以及潛在的危害,所以控制的比較嚴格,偶爾有些年份,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不太好就業為此順勢加大官員的錄取名額,但是總額也不算太多。
大楚帝國的官員隊伍,整體上還是隨著人口規模逐步增長。
而到了今天,官員以及軍人,享受品級待遇,但是沒有相應政治待遇的官辦學校的老師,醫院裡的醫生,護士的官辦機構工作人員,再加上一些沒有官身,但是給官方機構提供服務的普通合同類僱工,如車伕,廚子以及一些普通文職人員等。
簡單來說,所有依靠財政直接供養的人員,大概有個七百多萬左右。
嗯,這個數字,你不能簡單的認為都是官員或公務員……官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包含了其他群體。
比如軍人就佔據了兩百萬呢,然後教師以及醫生也佔據了相當多的一部分。
當然了,即便如此,大楚帝國也達到了七八十人供養一個財政人員的程度,整體供養比例算是比較高的。
為什麼會這樣?
主要是大楚帝國的軍隊規模大……野戰部隊不說了,只說守備部隊,大楚帝國裡的任何一個縣,都會有一箇中隊的丙等守備師,人數數十人到百餘人不等。
然後府、省城還會有更大規模的丙等守備部隊,部分交通、險要地方,邊疆地區,也會有更多的部隊駐防。
楚軍的常備軍隊規模可是一直都不小呢。
再者,官辦學校的教師以及官辦醫療機構的大夫以及護士們,這些全都是吃財政飯,這加起來也不是個小數字……
搞普惠性的基礎教育以及普惠性的醫療,一向來都是非常花錢的,而且是年年花錢,跟無底洞一樣!
然後大楚帝國施行的皇權下鄉的強力統治措施……縣下還設有鎮,鎮轄村,多出來了兩級基層行政機構,雖然村裡並沒有派駐正式官員,只是讓當地村民兼任村長,村稅務官,村巡警,但是也要發放一定的補貼啊,不能讓人白乾不是。
而為了皇權下鄉,加強統治力度,這就多出來了大量的官員,導致統治成本提升了不少。
所以也別以為古代王朝不願意搞皇權下鄉,實際上大部分不是不願意,而是搞不起……古代生產力太低,供養不起這麼多吃皇糧的人員。
而沒有足夠的官吏,你搞什麼皇權下鄉啊!
其次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楚帝國採取的是官吏統一制,沒有和傳統王朝那樣,官員和吏員分開……這導致了明面上的官員數量大幅度增加。
傳統王朝裡,一個幾萬人的縣,官員看似就只有幾個,但實際上還有大量吃財政飯的‘吏’,還有更多明面上不拿錢,但實際上依舊靠民眾供養的幫閒……
這些幫閒收稅養活和敲詐勒索養活,對於民眾而言都是負擔,沒啥本質區別。
這意味著,靠民眾養活的統治群體,一個縣加起來少則數十,多則數百……也很誇張的。
所以,別說什麼古代官員少,民眾負擔低!
類似的還有什麼古代的農業稅,才百分之幾,就覺得古代農民很瀟灑,負擔很低……大部分人估計不知道,古代農民要承擔的除了稅外,還要承擔大量的賦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攤派,後兩者才是絕對的大頭。
實際上,大楚帝國裡的民眾負擔,才是華夏幾千年來最低的!
‘統一農業稅’,全面取消徭役,丁銀,各種攤派,統一按照田畝數量徵收農業稅,千古未有……再加上士紳一體納稅,又沒有學明朝那樣搞什麼皇莊,後續又施行了階梯農業稅,嚴厲打擊大地主。
這些措施搞下來,才讓大楚帝國的農民們活了下來,並活的更好。
再加上工商業的滂湃發展,良好的交通以及內部營商條件,使得農業、工業、服務業三條腿一起走路,最終讓大楚帝國崛起於世界的巔峰。
而松江城,就是這個龐大帝國裡,最耀眼的明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