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孫旭闖松江(一)(第2/4頁)
章節報錯
因為高中學歷的話,已經足以進入絕大部分企業了,甚至都能夠去參加院試科舉了。
在帝國裡要報考科舉,會試和鄉試,需要大學學歷才能夠報考,但是地方院試只需要高中畢業就可以報考。
帝國經過了多年的科舉改革,如今的科舉和前朝時代的科舉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大楚帝國目前的科舉分三類。
會試,四年制本科畢業,三十五歲以下的全國學子都可以參加,中舉後一般直接分配到京畿各部任職,比如大名鼎鼎的翰林院,每年都會從會試裡擇優錄取幾個人。
會試,旨在培養高階官員,中舉者起步高,升官快,天花板也高。
鄉試,三年制大專以及四年制本科畢業的本省學子,三十五歲以下都可以報考,一般分配到省各級衙門任職以及部分分流到地方各府衙門裡任職,晉升中高層官員的機率也是比較大。
院試,高中或三年制職業學院畢業,三十五歲以下的學子都可以報考,中舉後一般分配到各縣、鎮基層衙門任職,起點低,升官慢,天花板也非常低,除了少數能力強,成績突出的外,其他人一輩子都邁不過正七品這個門檻。
院試這東西,在大楚帝國裡本來就是為了招募普通科員的……
但即便是一個九品,八品的普通科員,這樣的人在大楚帝國社會里也是屬於正兒八經的中等階層了。
收入談不上多高,但是絕對比普通工薪強得多,還有各種福利待遇,工作也輕鬆體面,社會地位高,還有完善的各種法定節假日等等。
而且哪怕品級低,那也是官,正兒八經吃皇糧的,只要不犯下大錯,或者違法亂紀什麼的,這飯碗丟不了……
當然,如果你搞的太過,或者得罪人了,可能會被調到冷門清水衙門,或者勞苦無比的衙門,逼你主動致仕。
畢竟官員又沒有和國家簽訂勞動合同……對工作崗位也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力,上頭派你去幹啥你就得幹啥,不願意幹可以辭官滾蛋……
就和帝國每年送到海外任職的眾多官員們一樣,這些官員也不樂其去海外啊,但是上頭就是讓你去,你有啥辦法,除非你辭官不幹。
在當代的大楚帝國裡,科舉入仕,哪怕只是當個小小的科員,這依舊是絕大部分年輕人的夢想。
而讀書能夠改變命運,在當代大楚帝國裡是完全可行,並且大規模存在的。
畢竟帝國存在才三十多年,階層遠遠沒有到固化的程度,同時還處於社會發展大變遷的工業革命時期……對於普通人,乃是貧困子弟而言,只要你努力好學又有一定的天賦,出人頭地的機會還是有的。
比如大楚帝國裡兩大軍官學校,其內的學生大半學子其實都是普通家庭出身,其中有些甚至是貧困子弟。
相當多一部分,都是一路全額免費獎學金讀上來的普通子弟。
而帝國的軍校也不用學費,甚至入學就成為現役軍人,直接發放工資。
這也是為什麼在大楚帝國裡,無數普通優秀子弟,做夢都想要報考兩大軍校的緣故……
至於非優秀子弟……這夢就別做了,兩大軍校可比各所大學,哪怕是國子監大學都難考。
孫旭自己是不行了,他連初中都沒有畢業就出來當學徒工作了,但是他弟弟卻是有希望的。
他老孫家能不能翻身成為體面人家,就指望著他弟弟了。
只是,哪怕是想要讀三年制的大專,哪怕是理科學費更低,哪怕是能夠拿半額獎學金,這學費支出少說也得數十楚元一年,再加上食物費用,這對於孫家而言依舊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孫旭的父親是一名鞋匠,做的皮鞋很不錯,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收入其實也不算少了,比普通打工要多不少,但是過去這些年為了供養他們兄弟兩讀書,依舊是囊中羞澀。
後來孫旭沒讀書去工作,在當地的一個小機械廠當學徒,學習修理各類紡織機械,只是學徒是沒啥工資的,只有個零花錢。
等孫旭的弟弟今年上了高中後,這家裡的壓力就更大了。
他弟弟也是個懂事的,今年已經提了好幾次說不上學了,儘早出來工作,拿著初中文憑找一份普通文職工作也是可以的。
但是每一次提都是被孫父拒絕,一個月前甚至為這事大發雷霆,說什麼他苦了一輩子,不敢吃不敢穿,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