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什麼賺錢幹什麼。

這些荷蘭人之前北遷的時候,就遇到過一支楚國人的商隊,還從這支楚國人商隊裡採購了一批彈藥和布匹等生活必備物資呢。

至於怎麼付賬,自然是用掠奪來的動物皮毛,象牙,黃金白銀寶石這些東西了。

為了拉生意,楚國商隊的人還告訴他們,以後想要採購物資,或者出售各種土特產了,可以到南桑港找他們‘非洲致和貿易公司’。

只要你有錢,武器彈藥以及其他各種物資都有,甚至這些楚國商人還表示,哪怕是有著購買限制條件的燧發槍和效能上等的滑膛炮,他也能搞到。

雖然大楚帝國的燧發槍也是可以出口的,但是這玩意的出口通常帶有一些限制以及附加條件。

火繩槍隨便賣,哪怕是敵人也賣,但是燧發槍的話,因為使用了燧發槍後就能夠採用線列戰術,使得軍隊的步兵火力大幅度提升,因此大楚帝國對燧發槍的出口是有一定限制的。

如果有太大敵意的土著國家,那麼就不會賣給他們了……準確的說是不以正常價格賣給他們,但是他們非要出超高價採購的話,其實大楚帝國方面也不會拒絕……

除了價格方面的因素外,通常大楚帝國出口燧發槍的時候,還會帶有一些政治附加條件。

比如奧斯曼土耳其,為了從楚國採購大批次的燧發槍,那可是付出不小的代價的。

比如默許楚國佔據虹口港以及葉門地區,還准許楚國在巴士拉開闢長期租借地,駐紮小規模的自保用的軍隊等等。

如果沒有付出這些代價,當年的奧斯曼土耳其也不可能在大楚帝國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家批次裝備燧發槍的國家。

奧斯曼土耳其的近衛軍裝備從大楚帝國採購的燧發槍時,歐洲那一票國家還在使用火繩槍呢。

他們自己造的燧發槍?全天候擊發率太低,根本就不能大批次的使用,也就是最近五六年裡,歐洲國家,如英格蘭,西班牙,法蘭西等國家,才逐漸解決燧發槍擊發率低的問題,開始陸續批次裝備全天候擊發率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燧發槍。

所以燧發槍這玩意,大楚帝國賣是賣,但是基本都是針對土著國家官方採購,要麼高價,要麼附帶大量的附加條件,基本沒有純粹的普通出口,就算有,那也是為了打廣告,或者為了其他一些間接的利益。

比如挑動戰爭之類的。

楚國人的一些軍火商人下面的代理商,就很喜歡先免費送一批效能先進的火繩槍或燧發槍給土著國家,鼓動他們打仗。

等雙方打起來了,就開始大批次的賣火繩槍或燧發槍,這個時候價格往往就非常昂貴了,一支火繩槍賣上二三十楚元都是有的,燧發槍更貴。

滑膛炮這種戰略級別的武器,那更是昂貴無比,成本不過數十楚元的鐵鑄滑膛炮,大楚帝國的軍火商往外賣的時候,那都是好幾百楚元。

而且別看貴,貴那也是有貴的理由,大楚帝國出口的鐵鑄滑膛炮,效能可是比土著國家鑄造的青銅火炮還要更強悍。

在當代的海外土著各國軍隊裡,唐械軍隊,往往就是精兵的代名詞,如奧斯曼土耳其的王室近衛軍,最近十年在部分戰鬥力表現的非常搶眼。

什麼,你嫌貴不買?

呵呵,你不買,不代表你的敵人不會買啊!

這敵人都買了,你能不買?等著被滅國吧!

因為武器效能優秀,價效比比土著自造也好,最重要的是大楚帝國敵軍軍火商們經常自己鼓動土著之間開戰,創造業務機會,因此大楚帝國的海外軍火貿易是很賺錢的,動不動就是好幾倍甚至十幾倍利潤的。

同樣這也是大楚帝國為什麼要把海外的武器貿易納入專營,同時禁制國內的武器公司自行出口武器,必須由各區域的官辦武器貿易公司進行出口的緣故。

利潤太高,為了避免國內自家武器公司的競爭,導致國外武器價格崩盤,同時亂七八糟出售武器進而導致不符合帝國利益,所以大楚帝國是把海外地區的武器貿易納入了專營。

每一個區域都設立一家官辦武器貿易公司,全權負責該區域裡的所有武器出口生意,目前一共有扶桑武器貿易公司、中亞武器貿易公司、南洋武器貿易公司、美洲武器貿易公司、印度武器貿易公司、西亞武器貿易公司、非洲歐洲武器貿易公司七家武器貿易公司。

各自負責一個區域,互不干涉,避免競爭。

如此才維持了海外武器市場的超高利潤以及繁榮。

在大楚帝國完善的海外武器貿易管理制度下,燧發槍的出口可不是說土著想要買就能買的……其實也行,就是價格太貴。

這些荷蘭人如今手裡頭有了黃金,並且預料未來還能獲得大量的黃金,他們自然也就想著升級武器裝備,火繩槍這玩意雖然也能欺負欺負土著,但是效能還是太差了,而且非洲這地方,因為大楚帝國的非洲歐洲武器貿易公司積極開闢市場,搞的非洲這邊,尤其是非洲東部區域裡火繩槍是越來越多了……這些荷蘭移民們就想著搞一批更好的燧發槍,以對那些非洲土著們保持火力優勢。

就算是價格昂貴,但是他們也出的起!

所以他們就想要找到那個楚國商人,看看能不能採購一批燧發槍,再買一批火炮。

有了想法,同時口袋裡也有黃金的他們,很快就派人去找楚國人的商隊了,這好說好歹後,他們派人的代表來到了馬普托。

這個小港口以前在葡萄牙人手中的時候,其實沒得到過什麼開發,連城堡什麼的都沒有,只是在當地建立了一個小型的補給站而已。

楚國人去年來到了這裡後,在這裡派駐了三百多名計程車兵,並修築了了城防工事的,一些要錢不要命的商人也很快追隨著軍隊的步伐來到了此地。

這些商人當中,孟修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