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東非開戰:登陸莫三比克島(第3/4頁)
章節報錯
隨後更多的主力艦抵達,尤其是三艘裝備了大量一百七十毫米前裝線膛炮的戰列艦抵達後,這才開始對島嶼上的炮臺進行遠距離炮擊。
隨著楚軍開始對陸炮擊,隆隆炮聲開始在海面上響起,島嶼上的葡萄牙人守軍發現楚軍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就開始炮擊後,雖然知道這個距離進行還擊效果不好,但是也不得不硬著頭皮進行還擊。
畢竟總不能光捱打不還手不是。
真要讓楚國的戰艦這麼打下去,這炮臺遲早得完蛋。
要知道葡萄牙人的炮臺還是露天炮臺呢,可不是什麼有嚴密掩體,乃是頂蓋的堡壘炮臺。
楚軍所發射的大尺寸爆炸榴彈,爆炸後所產生的衝擊波和破片,可是會給駐防的炮組成員帶來大量殺傷的,更有的還會打中彈藥進而引入彈藥殉爆。
就當海軍的戰艦和葡萄牙人的炮臺進行對轟的時候,數艘護衛艦也是掩護著十多艘運輸船從另外一側靠近並準備登陸,不用多久這些運輸船上就放下了大量的登陸小艇。
士兵們登陸的時候倒是比較安全,沒有遭到敵人的大規模炮擊。
畢竟莫三比克島在地圖上看著小,但實際上可不小,葡萄牙人也不可能在每一個地方都部署大量的岸防炮,他們只能在部分地區建設岸防炮臺,重點保護港口,城市等地區。
至於其他地方,那隻能是聽天由命了。
而第一波登陸的楚軍,就是最近一段時間裡在非洲地區名聲顯赫,或者說臭名昭著的印度軍團第三團。
該團作為東非戰役裡的主力部隊,承擔了攻佔莫三比克的重要任務。
四千多名登陸部隊裡,三千多人都是印度軍團第三團,剩下的則是海軍陸戰隊的一個營。
前期登陸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危險也大,所以自然由印度軍團第三團來負責。
第一波次登陸的印度軍團士兵有六百多人,隸屬於印度軍團第三團第七步兵營,也是哈來爾所在的步兵營。
哈來爾同尉此時乘坐著一艘登陸小艇,登陸小艇上搭載著三十多名士兵,除了少數幾個人外,都在奮力划槳。
小艇在海面上上下起伏著徐徐前進,哈來爾則是在船頭半蹲著,密切關注著前方沙灘的情況。
雖然距離還有些遠,但是哈來爾還是看見了前方沙灘的後方樹林裡,有著敵人的身影,並且還在沙灘上看到了不少的障礙物。
看樣子敵人是有了準備啊!
但是哈來爾對此沒有絲毫的擔心,這些歐洲蠻夷就算有了防備又如何,只要自己這些人能夠登岸,依靠著己方強大的步兵火力,足以粉碎一切頑抗之敵。
時間逐漸過去,登陸小艇們也在逐漸靠近登陸沙灘,當距離沙灘還有兩三百米的時候,就見前頭沙灘背後騰起了一團白霧,隨後一陣炮聲傳來。
緊接著又連續響起了好幾聲炮響。
這些葡萄牙人的守軍進行灘頭阻擊,試圖用攜帶的陸軍野戰炮攻擊登陸的小艇。
可惜的是,準頭太差,而且火炮的數量太少,根本無法對登陸小艇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威脅。
而就當葡萄牙人的守軍開炮後,後方進行掩護的四艘護衛艦也是進行了開火,一百三十毫米,一百毫米的前裝線膛炮所發射的炮彈,直接覆蓋了灘頭區域,把藏身在此地的葡萄牙人守軍炸的人仰馬翻,很快哈來爾就看見前頭有一群葡萄牙人狼狽朝著後方逃去,連陣地上的火炮都扔下了。
葡萄牙人在灘頭組織的防守作戰,只打出去了一輪炮擊,準確的說是發射了六枚六磅圓球形實心炮彈,並且沒有造成任何戰果後,就被楚軍護衛艦的強大支援火力給擊潰了。
他們的步兵,甚至都還沒有來得及和楚軍接觸並交戰呢,就被迫跟著炮兵們狼狽逃跑。
這就是為什麼大楚帝國海軍如此熱衷裝備線膛火炮的緣故!
哪怕技術還不成熟,成本高昂,炮管使用壽命低下也要強行裝備的原因之一:爆炸威力足夠大!
一百三十毫米線膛炮的圓柱形榴彈的爆炸威力,如果換成發射圓球形榴彈的滑膛炮過來,少說也得兩百多毫米的攻城臼炮才有。
哈來爾看到前方的沙灘上陸續騰起密集的爆炸煙塵,再看到對面的葡萄牙人守軍倖存者狼狽而逃,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用著口音很奇怪的漢話說著:“這就是你們蠻夷對抗我們大楚的下場,哈哈!”
只不過,後頭的一群印度士兵們可聽不懂來哈爾在說什麼。
畢竟絕大部分印度軍團裡計程車兵們,都不會說漢語,更別說讀寫了。
就算是來哈爾,他這幾年雖然學會了漢話,但是口音同樣不咋地,至於讀寫也很一般。
不過就算如此,來哈爾的漢語水平在一票印度軍團的印度士兵裡也算是一流水準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早年才能夠順利成為土著軍官之一。
印度軍團裡的土著軍官,是要協助楚國人的軍官們管理和指揮語言不通的印度士兵的,這懂得漢語是必須要求,要不然雞同鴨講語言不通,還管理指揮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