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東北發展(第2/3頁)
章節報錯
而這種情況,在大楚帝國的高壓艦載蒸汽機研發成功並迅速投入內河運輸使用之後,就更加明顯了。
當然了,河運也是有著極大的侷限性,比如東北很多河段到了冬天會冰封,無法做到全年通航,因此鐵路運輸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東北大力發展鐵路運輸,這是必須的,而瀋陽就是這個鐵路網的中心點。
這地方之所以能夠成為東北鐵路網的中心點,自然是因為遼東省的巡撫駐地遷移到了這裡。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大楚帝國遼東省巡撫的駐地不是在瀋陽,而是在遼陽……畢竟一開始的時候,瀋陽都還是人家東擄的京師首都呢!
幹掉了東擄之後,有相當長的時間裡遼東巡撫的駐地依舊是在遼陽,不過遼河東岸早已經不是古代時期的那種水草豐美之地了。
因為遼河區域長期的開墾,生態退化,草地變沙地,遼河下游淤塞嚴重,並經常發生洪澇,並在這一片地方逐步形成了一個類似沼澤地的地方,即遼澤,遼陽城就在這一片區域裡。
而太子河、渾河等區域水流量又大,在夏季的時候經常會發生洪澇,遼陽城就是其中的重要受害區域。
大楚帝國建國後,當地官府雖然持續對這些河流進行了治理,但是治標不治本啊。
在承順十年的時候,遼陽發生大規模洪澇,洪水甚至衝進了城區後,遼東省就開始準備遷移省城所在地了,經過經過多方考慮,選擇了渾河沿岸,但是地勢比較高的瀋陽作為新的省城。
這地方之前被東擄作為首都所在,也有比較完善的城池以及行政建築,遷移成本比較低。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是,大楚帝國當時依舊在持續向北進攻,對當地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土著們發起征服之戰,並同步展開大規模的屯墾行動,其中瀋陽周邊地區就是當時的重要屯墾區域。
遼東巡撫駐地作為東北地區的政治、軍事以及經濟中心,適當北移可以更好的配合軍方的各方面的行動。
最終經過數年醞釀和準備後,承順十六年遼東巡撫駐地從遼陽遷往瀋陽,眾多行政機構也一同前往,由此瀋陽成為了遼東省的新省城。
這後續修建鐵路的時候,自然也就把瀋陽當成了鐵路樞紐中心,等這地方城了鐵路樞紐中心後,又進一步加強了該地的政治以及軍事、經濟中心的地位。
此地,也是羅志學前往東北視察的重要視察城市。
畢竟這地方拋開政治以及軍事中心,還是東北地區裡最為重要的工業城市呢,雖然南邊遼河口那邊還要一個河口。
但是河口也有著它自身的侷限性,主要從事機械加工,農產品加工,貿易等行當,而遼東地區裡的真正鋼鐵城市,其實還是瀋陽。
畢竟運輸是需要成本的,如果直接把煤炭以及鐵礦石運到河口再進行冶煉,那麼運輸成本就會比較高昂了。
而就地把鐵礦石冶煉為鐵或鋼外運,運輸成本能節省好多呢。
因此大部分時候,鋼鐵廠選址,一般都是綜合考慮煤炭產地以及鐵礦石產地,不會距離太遠的。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周邊都沒有鐵礦石或煤礦,只能完全依賴外來的礦石,那麼一般就會選擇在交通便利的沿海港口城市,畢竟海運在諸多運輸方式裡,成本是最低的。
松江鋼鐵廠就是這麼來的。
諸多種種,都導致了瀋陽這個城市在短短十多年裡快速崛起,併成為了東北地區裡最為重要的工業城市。
當羅志學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感受到了這裡的工業氣氛!
天空灰濛濛的,空氣有著淡淡的煤焦味。
一看過去就知道是重汙染……然而這樣的重汙染背後代表的卻是規模龐大的鋼鐵冶煉以及其他重工業產業。
所以羅志學剛下火車,就是面露微笑了!
光看這灰濛濛的天空和空氣裡的煤焦味,就知道這地方的重工業發展的很不錯。
至於環境保護什麼的,這年頭的大楚帝國還沒那個資格搞這些玩意。
工業化發展的早期裡,是顧不上什麼環境保護的。
生產力就這麼點,你還搞什麼環保的話,那隻能吃土了……
近代歷史上的倫敦,人家可是霧都……但同樣是也是全球經濟最發達,工業最牛逼的城市。
美國發展早期裡也是各種大建設,各種工業汙水直接排放到河流裡,以至於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美國的眾多河流裡的魚都是不能吃,因為以前汙染的實在太厲害,重金屬超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