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北巡塞外(第2/3頁)
章節報錯
三大蒸汽機廠商互不妥協,相互競爭,打壓對手可謂是不遺餘力,更別說向競爭對手開放專利了。
這能夠妥協搞出來一個松江聯合蒸汽機工廠,都還是因為軍方和工業部高層,甚至是能把幾個參務大臣們開口發話,直接動用了行政手段強行壓下來的。
要不然海軍都用不上最好的蒸汽機……因為那玩意受限於專利限制根本造不出來並應用。
而天津機械公司也是羅志學在天津視察的最後一家大型重要企業,當羅志學看到天津機械公司的最新型蒸汽機,用最先進最好的三脹式氣缸,但配屬的水管鍋爐卻是慘不忍睹,至少落後廣州機械公司那邊兩代以上的時候。
差一點都忍不住開口說點啥了……
但是最後還是忍住了。
專利制度可是羅志學當年一手大力提倡,並得到各部門大力支援而推出來的法律。
同時官辦企業完全按照市場化運營,也是早年創辦官辦企業的時候就敲定下來的規章制度。
如今三大蒸汽機廠商都是嚴格按照法律規章制度以及市場競爭框架下做事,除非迫不得已羅志學也好,手底下的參務大臣們也好是不會輕易的動用行政手段去改變的。
不管什麼規矩,首先你得上層遵守並去維護了,你才能指望低下的人也去遵守。
不然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所以,這缺斤少兩的蒸汽機就先用著吧,反正也不是不能用,而且海軍那邊的戰艦也能用上完全體的聯合蒸汽機。
至於民間市場要用上完全體的蒸汽機,那隻能等十來年三大蒸汽機的一些核心專利陸續到期以後吧。
看完了天津機械公司後,羅志學的御用專列就繼續往北而去了。
下一站就是前明首都幽州。
如今的幽州可算不上什麼戰略要地或經濟重鎮,早些年的時候出於政治影響,大楚帝國就差沒把這座城市一把火全燒了。
過去二十多年來,大楚帝國為了徹底磨滅前明的影響,彈壓那些遺老遺少們,對幽州城進行了反覆的肅清作戰。
反覆的多次肅清作戰虎,又把當地殘留人口強制性的遷移到其他地方,大部分都遷移到了遼東屯墾,少部分遷移到了漠南、山西北部進行屯墾。
又從山東、江北等地遷移來了部分人口在幽州府進行屯墾,恢復當地民生。
同時長期在幽州城內大量駐軍,昔日紫禁城被拆除以及焚燬之後,殘留建築就變成了軍營。
直到如今,幽州城依舊是大楚帝國在北方地區裡的重要兵力駐紮地,第三集團軍裡的一個乙等步兵師,一個騎兵師還有一個獨立炮兵團
,還要一個丙等守備師都駐紮在此地。
除了兵力外,當地的人口並不多,整個幽州府的人口數量大概在八十多萬。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幽州府和前明時期的順天府不是一回事,遠遠沒有前明時期的順天府大。
這些年經過陸續改革,主要還是天津府的成立以及擴充,順天府南部的眾多區域被劃歸到天津府管轄。
東北部區域和塞外部分割槽域合併為密雲府,薊州府,西部一部分割槽域被劃歸到了保安府。
河北省經過持續十幾年的區域改革調整後,其區域面積因為加入了相當多一部分塞外漠南蒙古的區域,因此面積對比前明時期大了很多。
同時內部各州府的區域也在不斷的進行調整,這一系列的調整過程裡,幽州府的面積也就逐漸變小了,大概只有以前的一半左右。
羅志學的御用專列一路北上,看到的幽州府原野和普通北方地區的原野沒什麼區別,而到了幽州城後。
雖然幽州城的城牆依舊保留著,所以還是能夠看見這個昔日多朝古都的景象,不過常住人口不多,早已經不服昔日繁華。
當地也沒什麼大型工業,只有少數中小型工廠,羅志學也沒什麼看的興趣,所以也就直接掠過了對工商業的視察,直接跑到了昔日的紫禁城,如今的第三集團軍軍營駐地去視察軍隊了。
只不過如今的紫禁城也看不到昔日皇宮的模樣了……宏偉的三大殿連影子都沒了……你要說怎麼沒的……如今大楚帝國金陵城皇宮裡三大殿用的很多大木柱子,就是從這裡拆了搬運過去的。
普通宮殿什麼的基本也沒了!
為了更好的駐防以及日常訓練,同時也是因為那些破舊普通宮殿維護麻煩,費用也高,還佔地方,所以後來軍方陸續把其他建築也才拆了,在原址上修建了一批批的營房以及倉庫。
如今的紫禁城,不再是宮殿,而是由一大片密集營房,辦公樓,倉庫以及面積廣闊的訓練所用的廣場所組成的龐大軍營。
其實就算是當年楚軍不把這城拆了,也不把這地方當成軍營的話,這地方在經過二十多年的荒廢后到現在,估計也只剩下一片斷壁殘垣了。
不過宮殿的主體建築雖然沒了,但是昔日紫禁城西邊的一些元明時期修建的皇家園林卻還在。
這這些皇家園林都嫡屬於皇家資產管理科,為了維護,其中一部分被免費開放充當公共園林,以換取地方財政的支援進行維護,還有一部分依舊封閉式管理,並進行日常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