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些噸位比較大的近海巡邏艦,則是覆蓋了護衛艦的一部分戰術作用:近海巡邏以及護航!

上有巡洋艦壓著,下有近海巡邏艦頂著,小噸位的護衛艦就很難受了,最終海軍乾脆直接對遠洋艦隊裡的護衛艦進行了新定位:小型巡洋艦,排水量在一千五百噸左右,充當新式大噸位巡洋艦的低成本代替品……然後用來遠洋打雜用的。

至於什麼近海巡邏的任務,則是徹底的拋棄,交給新的近海巡邏艦去負責。

同時海軍提升並擴大了近海巡邏艦的效能以及戰術定位,讓近海巡邏艦具備一定的出海巡航的效能,以取代以往護衛艦的作用。

由此形成了承順三十年代後的海軍各種戰艦的規格以及定位。

四千噸以上的戰列艦,號稱是艦隊決戰主力,實際上大機率擺在碼頭上沒啥用……

兩千噸到四千噸之間的巡洋艦,說是輔助戰艦,但實際上會成為海軍的絕對主力戰艦,承擔艦隊決戰,偵查,護航等幾乎所有戰鬥任務。

千噸到兩千噸之間的護衛艦,說是護衛艦,但實際上就是小號的巡洋艦,跟隨巡洋艦或戰列艦一起行動,打個雜什麼的。

數百噸到一千多噸不等的近海巡邏艦,在本土海域則是進行近海巡邏任務,在海外則是負責近海巡邏,護航,艦炮外交、必要時候進入殖民地內河巡邏,作戰等。

數十噸到一千多噸不等的內河炮艦,專門用於河流以及湖泊使用,吃水非常淺的戰艦,用於在邊疆或海外殖民地的內河,湖泊地區裡進行駐防,巡邏,護航,威懾等任務。

上述五種戰鬥艦艇,將會成為大楚帝國海軍未來數年的主要發展方向,並且大機率會一直持續到承順四十年左右。

因為海軍給這一發展方案的擬定時間是前後兩期,每一期十年。

羅志學在青島海軍基地裡,聽取了海軍對未來發展的一系列報告和方案,視察參觀了漢天號戰列艦,還檢閱了海軍的一支艦隊的實彈訓練。

在該海軍基地裡停留了三天時間後,羅志學這才乘坐著御用專列繼續他的路途。

御用專列先是往西行,回到了濟南之後加煤加水,不過羅志學並沒有下火車,御用專列經過簡單的加煤加水後則是跨過濟南長江大橋繼續往北前進。

途中,羅志學也陸續在經停的火車站裡接見當地的官員,或下車進行簡單的視察,不過時間都很短。

畢竟這一次北上後,羅志學的下一個視察重點是天津,不是沿途的德洲等地。

承順二十九年七月十三日,天津火車站。

該火車站一大早就被全面封鎖,所有列車全部停運,大量穿著深藍色雙排扣軍服,揹著一杆火帽擊發步槍,戴著黑色硬頂小帽簷的兵笠軍帽的近衛軍士兵們把整個火車站進行了全面的封鎖,間隔數米一人,把整個火車站都圍了起來。

此時的火車站裡,只有一群獲得了許可前來迎駕的河北省以及天津府當地文武官員。

時間約莫到了中午時分,眾人突然紛紛抬頭,沿著鐵路線往南方看去,只見一道白霧從遠到近出現在眾人視線裡,隨著白霧還傳來著哐當哐當的火車車輪撞擊鐵軌的聲音。

當即,已經在火車站裡等候了一上午的各個文武官員們,紛紛打起精神來到了站臺邊。

但是到來的列車並不是他們想象中的御用專列,而是一輛軍列,火車到站後,從上頭下來了大量的荷槍實彈的近衛軍士兵,這是第一近衛步兵團計程車兵們。

他們和之前提前抵達天津,並執行安保任務的第二近衛步兵團進行了交流後,加強了火車站以及後續沿途路上的各方面的安保。

近衛軍接近兩萬人隨駕北巡,可不是兩萬人都和羅志學待在一起,而是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隨駕,還有兩部分則是分別前出沿途視察城市,提前進行安保工作。

第二近衛步兵團在三天前的時候就已經抵達天津,並對火車站以及所視察區域進行了安全排查,並安排了警戒。

並且同一時間裡,其實第三近衛步兵團已經越過了天津,前往了幽州城進行安保工作。

只有第一近衛步兵團,第一近衛騎兵團以及若**兵輜重等兵力,大約八千多人才會一直隨駕。

近衛第二步兵團和近衛第三步兵團,則是加強一定火力和偵查兵力後,輪流前出負責沿途城市的安保工作。

至於當地陸軍兵力以及巡警等武裝人員,只能是負責外圍安保工作,並且不能攜帶實彈,附近的駐軍一律禁止活動,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

至於普通人……除了少數被挑選出來,經過了翰林院內務科安全審查的代表人員外,普通人連羅志學一千米範圍內都無法靠近。

羅志學出來視察,還是很在乎自己的小命的,哪怕他為華夏大地帶來了數千年唯有的大變,但是羅志學還是知道想刺殺他的人依舊一大堆……

甭管什麼年代,你做的好不好,身為一個統治者就要有被刺殺的覺悟!

這和你自己做的如何無關……而是你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要求!

發展的再好,你也會傷害到某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反貪殺了個貪官,貪官有親朋好友要報仇雪恨什麼的,又比如生活不如意,腦子一熱就想要乾點大事的老實人。

大楚帝國幾億人口,想要殺羅志學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