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這是司法問題!

吏務機構搞反腐,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撈過界了……這也是為什麼吏務機構進行調查的時候,不能直接抓人,而是需要用邀請談話的名義。

你來,那就談話詢問。

你不來就是心裡有鬼……人家吏務官員哪怕一時半會找不到你馬腳,但是你也別指望能跑掉了……搞不好吏務機構直接就給你彈劾免職了。

因為人家吏務機構,管的就是官員任免!

你都對吏務機構遮遮掩掩,躲躲藏藏,還不敢來談話,這不擺明了說自己有問題嘛……低階官員直接免職,中高階官員正式彈劾,然後通通移交司法查辦。

但是這種情況,很多時候督察院那邊其實不喜歡的……抓貪官升官發財,這本來是他們的工作,但是你吏務機構非要插一腳,還美曰其名約談不是抓人,這就是搶功啊。

在大楚帝國的地方政治構架裡,各機構,各官員的職權都非常明確的。

比如王喜林,他就是分管吏治工作的從三品參政,職權範圍就在吏治上頭。

值得一提,吏務機構在大楚帝國裡一直都是屬於權重機構,不管是在京畿還是地方都如此。

京畿裡,吏務部部長一向來都是參務大臣之一,從無缺席!

地方上,省吏務廳,府吏務處,縣吏務科都是屬於極為權重的機構,其一把手往往是由更高一級的官員兼任之。

普通省各廳的廳長,品級只有正四品。

但是吏務廳的廳長,一向來都是由各省參政兼任,從三品!

大楚帝國的參政,由前明時代的左右參政、參議合併而來,品級為從三品,乃是省級官場裡僅次於巡撫、布政使的高階官員,屬於正兒八經的省級高官。

有時候民間也會把參政稱呼為參議,這是因為前明時期參政和參議都同時存在……民間稱呼有所延續,甚至很多官員們有時候自己都會混淆。

但是正是官方檔案上是隻有參政,沒有參議的!

各省參政人數不定,三五人不等,多的甚至也會有六七人,這些參政們,一般用於分管重要事務或機構,如各省吏務廳廳長,一向來都是從三品參政兼任。

同時也用於給重要府的知府作為加銜使用,主要是省城所在的府,如廣州知府,歷來都是加從三品參政銜。

有時候也會作為一個臨時派遣高官主持某項事務,如目前廣州那邊搞的港口大開發,因為港口大開發事務極其重要,因此該項事務是由一名參政直接掛名港口開發區區長進行管轄。

從三品的參政,在大楚帝國官場體系裡,已經是屬於正兒八經的省高階官員了,在地方上已經能夠參與一省要務了。

而在地上再往上升遷的話,那就是正三品的布政使或按察使了,如果在京畿升遷,那可就是正三品的各司司長職務了。

在偌大的廣東里,除了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這三位外,就少則三四人,多不過五六個的參政們權勢最大了。

當然,獨立在外的稅務廳不在此列!

稅務廳一向來獨立自主,和地方上的巡撫衙門沒啥關係,連巡撫都管不到他們頭上,甚至人家都有自己的執法力量:稅警!

稅警裡頭甚至都還有武裝稅警這種準軍事單位,在國內腹地的武裝稅警都還好,大體上可以看成了稍微強一些的執法單位。

但是在邊疆,海外,新佔領區等一些比較動盪的地區,武裝稅警那可是正兒八經的軍事單位,各種武器裝備一應俱全,戰鬥力相當強悍的。

海外有些地方因為軍方人手不夠,一些地方的彈壓任務甚至都是不得不讓武裝稅警們幫忙。

在海外擴張的時候,前腳軍方打過去擊潰敵對有組織力量,後腳人家武裝稅警就跟著過來了玩抄家滅族……不,收稅了。

而在本土腹地的話,現在普通人倒是比較少看見這種全副武裝的武裝稅警了,畢竟現在也沒那個人敢玩大規模的武裝抗稅了,所以目前一般只有在抄家滅族的時候才能看見大批荷槍實彈的武裝稅警了。

沒錯,抄家這種事,不是普通巡警的職權範圍,而是屬於稅警的職權範圍,因為抄家得來的錢財是要上繳國庫的……稅務部就拿著這個理由把抄家這種油水極其豐厚的差事把持了足足二十幾年,上上下下無數巡警們恨得牙癢癢。

那可是抄家啊,執行任務的隨便撈一點,那都是大筆的油水啊!

可惜,稅警牢牢把持抄家許可權不放。

由此可見大楚帝國裡稅務機關的特殊性,別說不鳥巡警了,就算是地方上的巡撫人家也不鳥的。

哪怕強如唐天貴這種一省巡撫,沒啥事的時候也是能不見稅務官員就不見稅務官員……這見多了,萬一那一天這些稅務官員們突發奇想,要查他唐天貴的稅務問題,那就事情大條了。

就算他本人沒什麼稅務問題,但是家族那麼多人,保不齊就會被查出來什麼稅務問題。

畢竟偷稅漏稅這種事,很多人都喜歡幹,平日裡稅務部門不搭理你,不代表查不出來。